找准路子拔“穷根”——国家统计局曲靖调查队扶贫工作纪实
曲靖日报 2019-08-22 10:43:33

会泽县大井镇仓房村,位于莽莽群山之中,有508户1833人,目前仍有未脱贫户79户238人。山高坡陡沟深,农户居住分散,土地贫瘠,属典型的山区深度贫困村。2017年,村委会党总支还被列为全省“软弱涣散”的代表。2018年3月,国家统计局曲靖调查队挂钩帮扶仓房村并派驻工作队,仅一年半时间,仓房的面貌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委会和工作队多次受到党委、政府的表彰,脱贫攻坚稳步推进,村民收入节节攀升。

工作队员帮挖地栽辣椒。

从“软弱涣散”到优秀

2018年年初,得到挂钩帮扶仓房村开展精准扶贫的通知后,调查队便在单位里选出了3名精兵强将组成了驻村工作队。3月9日,调查队送驻村工作队员进村,并开展村情、贫情摸排。令调查队感到惊讶的是,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和主任,均已于数月前先后辞职,村委会只有副支书、村监会主任和副主任三人在岗。“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没有了一把手的村委会,各项工作便都没有了头绪。贫情不清,建档立卡户还有多少户没有安全住房等基本情况都不清楚,贫困户档案七零八落。因工作不力,时任村监会主任、现任村党总支书记的叶万能还被安排参加“全省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会”。

驻村工作队进村开展工作的同时,调查队班子成员至少每周到村开展一次工作,与镇委政府、村委会及工作队队员一起寻找工作突破口、谋求全村长远发展之计。曲靖调查队党组书记、队长王利民与会泽县委政府、大井镇党委政府积极沟通协调,配齐了村委会班子成员,由较熟悉仓房村情况的叶万能担任书记,明确班子成员的职责,让精准扶贫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借鉴先进经验,调查队还多次带领村委会人员到沾益县、麒麟区等地取经。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杜连杰说:“那段时间,每天起早贪黑步行进村入户,腿都走抖掉。”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通过与村民交心谈心、了解致贫原因、共谋脱贫路子,建档立卡户档案建起来了。同时,仓房村还在全镇率先实施了挂图作战。艰辛的付出得到了村民的认可,还陆续迎来周边村委的学习参观。2018年底,村委会两人被镇委、镇政府考核为优秀。今年7月,村委会书记、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均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一年多时间以来,调查队还拨款1万元帮助村里建成了爱心超市,协调曲靖市红十字会捐赠衣物700件,拨款2万余元为村完小159名学生购置了校服。组织单位职工捐款1500余元给困难户王彩珍看病。同时,调查队还帮助村委会建立完善“三会一课制度”,调查队班子成员轮流到村里讲党课,增强了村党总支的凝聚力、战斗力,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辣椒丰收。

从传统农业到致富产业

要脱贫,发展产业是根本。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狭小不成规模,是劣势。村前山脚就是牛栏江,气温偏热,是优势。到底适合发展什么产业?

调查队与村委会开始了一次次的讨论分析。种核桃,周边乡镇已经较多;种高粱,无人收购;种金银花,此前村里试种过因干旱而绝收;养猪,因交通不便无大公司入驻;种小米辣,村民们已经家家户在小规模种植。调查队经过多方打听得知,红线椒适合在气温偏热的地带种植,且产量高,价格稳定。随后,调查队便与麒麟区东山镇专业种、销该类辣椒的农业公司取得联系,并邀请了公司负责人到仓房村实地考察。经过利弊分析,该公司同意免费提供籽种试种10亩。经过几个月的成长,在缺少管理经验的情况下,亩产达到了2吨,产值4000余元。试种成功,该公司今年初便与大井镇签订了1000亩的种植合同。

日前,记者来到了仓房村的辣椒地,与村民们一起感受了丰收的喜悦。火红火红的辣椒连成一片片,一个个辣椒表面光滑还真像一根根短粗的线,村民们在地里忙着采摘,收购的货车就停在了地头。村民喜笑颜开地和记者算起了他们的经济账,种红线椒,人工投入比以前传统种植的小米辣少,但产出却更高。今年的收购价是2元每公斤,亩产3吨多,除去成本每亩能挣5000元。今年村里种了500亩红线椒,每亩按3.2吨算,亩产值6400元。除去成本,亩纯利润达到5400元。仅该一项,全村1833人人均可实现纯收入1470余元。另外,公司在收购辣椒后,每吨还给村委会集体经济200元,村委会又可利用该笔钱发展村庄建设。而目前,该种植公司已在大井镇投资建设辣椒加工基地,以带动该产业在当地的发展。可以预期,明年的种植规模还将扩大,全村3000余亩可种植的耕地,只要种上一半,全村年人均纯收入仅靠红线椒就可实现4400余元。再加上玉米种植,养猪等项收入,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指日可待。

经过调查队的牵线搭桥,仓房村已经找到了致富门路。村民们用火红的辣椒,换来火红的票子,过上火红的日子。

从流浪汉到脱贫户

说起村里的变迁,村委会干部带记者前去村民沈兴富家亲身体验。远远地看见一男子,穿着白衬衣、梳个倒背头,站在新盖成不久的一排平房前向我们招手,村干部介绍说他就是沈兴富。进到家中,白白的墙,明亮的窗,大气的沙发,家里收拾得干净整齐。

沈兴富今年已经56岁,他的母亲87岁。30年前,父亲得精神病去世后,因忍受不了家乡的贫困,他便外出务工,随后杳无音讯,村里人也都把他当成了失踪人口。这些年,他跟人学过中医会使用银针,下过煤井开过馆子,但都没有挣到钱。2013年,他回到了仓房村,30年的变化,让他差点找不到回家的路。为了让他在家安心生产,孝顺老人,村委会一次次给他送国家优惠政策上门,补贴2万元帮他盖起了小平房,让他和母亲享受了低保,并安排了一个乡村保洁员的公益岗位给他干,每月可收入500元。去年驻村工作队又到他家,让他试种一亩红线椒,收入2000多元,他和母亲终于实现脱贫。今年,他又种了2亩红线椒,“结得很,马上就是收获的时节,预计能收入一万多元。”沈兴富说:“以前种植玉米、洋芋、小米辣,3年的收入还顶不上现在一年。明年,我还要多种几亩。”他回家后,老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好了,笑容也多了。沈兴富说:“都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我以后再也不流浪。”

通过曲靖调查队一年多以来的帮助指导,大井镇仓房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已取得明显进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下一步工作中,曲靖调查队将继续加强政策宣传引导,走稳脱贫路子;持续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建促脱贫;抓牢抓实脱贫产业,让贫困户收入稳中有升,早日拔除“穷根”,确保全面脱贫。

曲靖日报记者 滕仕矿 文/图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