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琼芳:扶贫路上的巾帼风采
曲靖日报 2019-08-22 10:38:00

在全市扶贫队伍当中,女扶贫队员成为了扶贫工作的生力军,她们走村串户、起早贪黑,真正发挥着“半边天”的作用。来自宣威市供电局的高琼芳作为其中的一员,为了帮助当地群众与全市一道如期脱贫“摘帽”,她挥洒着汗水,在扶贫路上展现了巾帼风采。

高琼芳(右一)与扶贫队员一道深入扶贫一线。

让群众吃下“定心丸”

宣威市乐丰乡的团结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百姓就业无门路,发展产业无项目,截至2018年底,还有54户200人未脱贫,如何带领群众脱贫,成为最难啃的“硬骨头”。2018年10月,作为宣威市供电局的职工,高琼芳被组织派往团结村,成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面对这样的“硬骨头”,她没有退缩。

“当时,我就想要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就必须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高琼芳坚定地说。

为了找到致贫的“病根”,高琼芳报到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工作,她和其他扶贫队员一道,白天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特点,晚上走村串户了解贫困户的家庭情况。经过几天的努力,扶贫队员找到了致贫的“病根”,开出了脱贫的“方子”。

“这里的土地多,气候跟我老家差不多,适合发展旱烟产业。”高琼芳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盘”。

说干就干,高琼芳立刻联系了老家的亲戚朋友,详细了解旱烟的种植技术、成本、收益等,还带着队员到老家村子与旱烟种植大户交流,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各项工作都准备充分之后,她就开始动员贫困户。然而,就在这个环节给她浇了一盆“冷水”。“因为大家都没有种过旱烟,收益也看不见,村民们都不愿意种。”高琼芳无奈地说。

面对贫困户的质疑,高琼芳没有打退堂鼓,而是想方设法找销路,经过多方打听,高琼芳联系上收购商,并邀请收购商来团结村实地考察。在高琼芳和其他驻村队员的努力下,收购商与团结村签订了300亩的旱烟收购合同,终于为贫困户找到了“婆家”。看到收益有了保障,贫困户慢慢开始相信高琼芳,同意改种旱烟。于是,由村干部及驻村队员带头,分组入户落实土地流转事宜。随后,整地理墒、培种育苗,一切准备就绪之后,28户贫困户栽种了23万余株旱烟。为了确保栽下去的烟苗成活率高,高琼芳还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强贫困户的技术培训。

大家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眼下正值旱烟的收割季节,300亩旱烟长势喜人,为了在雨季帮助村民及时收旱烟,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和烟农组成的收割队伍起早贪黑一直在地里忙碌。有时候饭都来不及吃,一桶泡面就解决问题。同时,为了避免烟叶被打湿而让烟农蒙受损失,高琼芳和其他队员在旱烟地里搭起了10多个雨棚,还接通了电灯,把实惠带给了当地群众。

如今,团结村旱烟产业获得了丰收,预计每户可增收3000至5000元左右,全村毛收入约50至100万元,村集体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28户贫困户也有了脱贫致富的希望。都说有样学样,团结村的旱烟喜获丰收的消息不胫而走,其他村的村民也跑来学习技术。

看到自己几个月的辛劳,终于有了收获,高琼芳的心里充满了幸福感和成就感。然而,对家人,尤其是对年仅6岁半的女儿,她的心里更多的是亏欠。为了既能多陪伴女儿,又不影响扶贫工作的开展。现在正值暑假,高琼芳干脆把孩子带到了旱烟地里,她干活的时候,女儿就在旁边玩,一幅女儿陪着妈妈搞扶贫的生动画面,在团结村的旱烟地里精彩上演。

扶贫工作任重道远。高琼芳心里明白,虽然自己是一位母亲,更是一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她知道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成为高琼芳始终坚持的原则,每天操心着烟叶收购、农户务工、技术学习,甚至连装烟叶的口袋、捆烟叶的绳子是不是够用,她都时时挂在心上。这一桩桩接地气的事情,让群众和高琼芳的心紧紧连到了一起,也让群众的脱贫之路越走越宽,大家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也正是有了像高琼芳这样用真心、扶真贫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宣威市的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百姓的脱贫步伐走得更坚实。

曲靖日报特约记者 吴小学 张黎立 王飞 文/图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