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富源专场新闻发布会在曲靖举行
富源县融媒体中心 2019-08-20 19:27:57

掌上曲靖讯       8月20日上午9时,曲靖市举行“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富源专场新闻发布会。曲靖市委常委、富源县委书记唐开荣作主题发布,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全恩德主持发布会,富源县委副书记、县长陈志,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戴桃玲回答有关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以“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为主题,旨在生动展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富源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生动展现富源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砥砺奋进、阔步前行,奋力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富源篇章。

(曲靖市委常委、富源县委书记唐开荣作主题发布)

  (曲靖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全恩德主持发布会)

唐开荣在发布会上介绍:富源是云南的东大门,素有“滇黔锁钥”之称。全县国土面积3348平方公里,辖9镇1乡2街道,总人口83万。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地质储量191亿吨,是云南省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县,也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富源魔芋和大河乌猪两个地方品牌享誉全国。富源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位于昆明、贵阳、南宁三个省会城市三重辐射圈内,杭瑞高速、沪昆高铁穿境而过,乘高铁从富源到曲靖仅需17分钟、到昆明仅需54分钟,交通十分便捷。

新中国成立的70年,也是富源与祖国同奋进、共成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励精图治、砥砺奋进,闯出了一条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时代新路。

一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央和省市坚强领导下,全县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199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亿元大关,2011年突破100亿元大关,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制定实施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轮驱动”战略,全力打好产业转型、县城建设、脱贫攻坚、安全维稳“四大攻坚战”,全县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55.35亿元,与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8470万元相比、增长了183倍,地方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866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14.59亿元、增长了168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78元增加到2018年的12473元、增长了160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二是产业培育成效明显。富源是煤炭资源大县,单一的煤炭产业独木难撑,煤炭市场“打喷嚏”,富源经济就“重感冒”。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我们结合富源实际,培育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生物资源加工、新型煤化工、铝合金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加工制造、旅游文化、现代商贸物流“五大产业”,“一煤独大”的单一产业结构得到有效破解,构建了现代产业新体系。

从农业产业上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粮食产量实现17年连增,被农业部表彰为粮食工作先进县。富源魔芋、大河乌猪“两大品牌”提质发展,均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先后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魔芋产业重点基地县。同时,我们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黄桃、蔬菜、辣椒、中药材等高原山地特色经济作物,累计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67家、新型经营主体875家,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提升。

从工业经济上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建园区、筑好巢。富源97%是山地,为了发展工业,我们开山劈石建园区、无中生有上工业,累计投入8亿元,在大山里建成了37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打造了产业发展的“新洼地”。2018年底,入园企业(项目)达46个,实现工业园区产值119.2亿元。今年6月,园区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产业聚集区被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授予“云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二是抓招商、兴产业。近年来,我们立足泽鑫33万吨绿色水电铝产能,瞄准全国著名汽车摩托车铝合金零部件加工制造企业,先后引进了浙江今飞集团、万里扬集团和广东大长江摩托车配套企业以及美国苏必利尔等知名上市公司、企业集团落户富源,先后建成了今飞500万件汽车轮毂、500万件摩托车轮毂、飞扬300万台汽车变速器等铝合金制造项目,推动了铝产业延伸发展、集约发展、集群发展,打造了铝合金加工制造新产业。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招商引资,在补链、强链上做文章,力争把富源工业园区打造成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加工制造产业园。三是促转型、抓升级。坚定不移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累计淘汰和化解煤炭过剩产能732万吨(占全市42.8%、全省14.1%),整合关闭矿井51对,地方煤矿从145对减少到94对,煤矿数量减少了,但是单井生产能力和本质安全得到了“双提升”。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云南省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煤矿整合重组、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力争到2021年,实现地方煤矿有效产能3500万吨以上。同时,在现有德鑫100万吨煤焦化的基础上,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培育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延伸煤炭产业链,做足煤炭产业文章,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支撑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从第三产业上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商贸物流辐射力不断增强,农村电商从无到有,覆盖面持续扩大。建成了多乐原、陶源溪谷等一批文旅休闲项目,改写了富源无旅游的历史。

三是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富源县城是典型的山地城市,长期以来,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差、城市功能不完善,群众对城市建设的意见大、呼声高。为改变落后的城市面貌,我们于2014年制定了“新型城镇化”战略,启动实施以“一片两线四园五湖八景”为重点的县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推动城市上山。通过五年努力,富源北城14条24公里市政道路、高铁站前广场、公园、体育活动中心、社会保障福利中心、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部建成投用,今飞御景园、宏发梧桐苑、雄达玉顺华府、宏发新时代商业广场等一批城市房地产和商业综合体项目加快建设,12平方公里的新城格局已经形成,城市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人气财气越来越旺,一座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生态县城正在加速形成。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上,扎实推进“七改三清”专项行动,昔日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脏乱差”环境,变成了如今山清水秀、道路通畅、整洁干净的村容村貌。

四是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我们集中力量干大事,打赢打好了脱贫攻坚决胜战。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动员一切力量、整合一切资源、想尽一切办法,累计投入各级各类资金97.98亿元,顺利实现8个贫困乡镇127个贫困村出列、100821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5%,今年4月30日经省委、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历史性的贫困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我们千方百计解难事,打赢打好了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累计建成中小型水库5座、安全饮水工程856件,新建(改造)用电线路2460千米(10千伏748千米、400伏和220伏1712千米)、一户一表6.3万户,新增硬化农村公路1650公里,实现行政村道路硬化全覆盖,村组道路硬化率达82%,全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遗余力办实事,打赢打好了民生保障持久战。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新建中小学20所、幼儿园15所,新增校舍面积25.84万平方米,“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学质量大幅提升,今年高考实现了本地考生清华、北大“零”的突破,一名中考考生夺得全市中考状元。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新建村级卫生室124个、卫生院9个,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遍布城乡,从根本上解决了缺医少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五大保险综合参保率达95%以上,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特困供养等机制更加健全,进一步织密织牢了民生保障网。

五是社会局面安定和谐。我们始终把安全维稳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全力抓安全、保稳定、促和谐。一方面,始终抓牢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富源煤矿企业多、安全风险大,2014年之前,安全生产事故多发频发,以2009年至2013年为例,五年每年平均发生事故5.6起、死亡16.5人,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2014年以来,我们结合实际出台了富源历史上最严格的煤矿安全生产和打击非法开采黄红牌“双十二条”制度、《富源县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截至目前,地方煤矿创造了64个月零事故、零死亡最长安全周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另一方面,全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好局面。持续推进平安富源、法治富源建设,深入实施“个十百千”平安细胞工程创建,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工作机制,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解决,合法权益得到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持续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空气质量优良率和地表水、县城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均达100%,有效保护了富源的绿水青山。

六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理论武装工作扎实生动。紧扣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县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全面加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有力。大力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扎实开展“对标争先”“红旗村(社区)”创建、“驻村扶贫标兵”评选活动,创新建立村级集体经济“433”分配模式,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引领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干事创业激情充分激发。树立了在项目建设、脱贫攻坚和安全维稳一线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2018年以来从脱贫攻坚一线提拔重用干部 96名,占提拔总数的64%。建立健全了容错纠错和澄清保护的机制体制,为5名干部进行保护澄清,充分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加强。驰而不息整治“四风”问题,累计开展作风督查355次,问责领导干部537名,干部作风持续好转。创新建立阳光监督平台、实现对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保持反腐高压态势,累计立案审查446件514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86人,释放了管党治党、从严治党越往后越严的强烈信号。

70年艰苦奋斗,70年风雨兼程。富源的发展历程仅只是伟大祖国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但它深刻印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足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砥砺奋进、阔步前行,奋力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富源篇章。

(新华网记者)

新华网记者提问:据了解,与全市各县(市、区)相比,富源县城乡建设比较滞后,但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目前,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能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吗?

(富源县委副书记、县长陈志)

陈志说:感谢新华网记者对富源城乡建设发展的关注。富源是云南省东大门,是贵昆经济走廊上的节点城市,县城属典型的山地城镇,长期以来县城基础设施薄弱、功能不完善、人居环境差、积累财富功能弱、干部群众满意度低,资金、消费大量外流,严重削弱了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2014年底,县城建成区面积12.4平方公里,县城常驻人口9.8万人,城镇化率仅为36%,低于全国18.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6个百分点、低于曲靖市6.8个百分点。针对富源城镇化率低、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的实际,通过县人大、县政协视察调研、提出建议,县委、县政府反复研究论证,2014年提出了“一片两线四园五湖八景”的县城建设构架思路,作出了“县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县城北片区开发为重点,实行规划建设与精细管理并重、新城开发与旧城提质同步,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路子。截止2018年底,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47.9平方公里,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为13.7平方公里,建成区城镇人口为34万人,其中县城人口为11.5万人,城镇化率为40%,新型城镇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民生效益逐步凸显,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陈志用“大格局、大建设、大发展、大解放、大变化”5个词语来介绍富源新型城镇化取得的成就。

大格局。我们牢固树立“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的理念,坚持大气魄、大格局,优规划、强引领,加快“多规合一”,规划了“一个中心城镇、一个副中心城镇、四条城镇发展轴线、两大城镇圈”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把尺,让县城更具魅力、集镇更具特色。到2035年,县域人口为1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7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0%。下步工作中,我们将重点通过富源县城市展览馆,把富源未来的规划向全县人民说清讲透,让大家知道未来的县城是一个怎样的发展模式,树立起规划的权威性,赢得全县人民的支持,做到富源城市富源人建、富源人管、富源人享,展示富源形象、讲好富源故事。

大建设。坚持把富源北片新区作为加速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口,坚持速度、质量、效益并重,促进规模扩张、品质提升、特色彰显,用一座新城创造财富、造福人民、留住人气。对12平方公里的县城北片区实行一次性规划、分批次建设,一期综合开发总面积6平方公里,同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给排水、排污管网、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在项目推进中,我们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尊重群众意愿,强化富民拆迁理念,实行阳光拆迁,整个县城北片区共完成征地收储6018亩,拆迁1061户30余万平方米,搬迁坟墓2052冢,实行一次性货币补偿,避免回迁自建安置形成新的城中村,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没有发生群访和群体性事件。同时,成立北片新区建设工程项目审计监督组,对项目变更实行全过程跟踪监审,加快了项目、降低了成本、节约了资金、赢得了民心。截止2018年,富源北城共储备项目40个,启动和实施项目21个,累计完成投资40.3亿元。完成旧城山公园提质改造,建成玉顺湖公园,打造了高品质城市客厅;建成了富有特色的沪昆高铁站前广场,展示了“入滇第一站”“云南东大门”的新形象,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富源北城逐渐呈现在市民面前。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围绕“美丽县城”建设目标,聚焦“干净、宜居、特色”,采用填空的方式,走市场化路子,布局好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服务项目,分步建设城市综合体、特色商业街、中高品质住宅等商业项目,全面提升富源县城的品质和形象。

大发展。坚持把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贯穿新型城镇化的始终,充分发挥好工业作为产城融合最强粘合剂的作用,依托“一园三片”工业园区,积极引进骨干企业和优质项目,做大做强工业产业集群,把县城打造成投资者的洼地、创业者的福地、圆梦者的高地。我们围绕工业园区落户企业发展需求,引进了总投资8亿元的富源今飞产城融合示范项目,建设集住宅、商业、酒店、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高品质产业工人和市民生活社区,让招商引资企业及职工全面融入富源、扎根富源,增强工业园区的凝聚力、竞争力和感召力,吸引更多企业到富源投资兴业。树牢“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理念,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2014年以来,共实施房地产项目12个,投资20.66亿元,新增商品房销售面积47.22万平方米,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6.2亿元,消费活力进一步激发。树牢经营城市的理念,突出土地增值,做好土地开发经营文章,引进更多企业前来投资兴业。2014年以来,共出让土地38宗2032.2465亩、土地出让金90392.149万元。同时,大力发展物流运输业、科技服务、居家养老、生活保健等服务业,激活三产活力。2018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7.7亿元,同比增长8.5%。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把着力点放在富源北城的开发建设上,一是依托县城投公司,加快富源北城已收储土地开发利用,经营好体育公园、沪昆高铁站前广场,促进资源、资产、资本的良性循环。二是加快今飞御景园、雄达玉顺华府、宏发新时代商业广场等房地产项目建设,着力规划建设富源北城星级酒店、城市综合体,积极引进大型连锁超市、商贸购物中心,丰富城市经济业态。三是依托沪昆高铁富源北站,做好高铁经济文章。重点突出吃住行、游购娱,完善城市功能,让过往客商下得来、有去处、留得住,最大限度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务流,激发城市经济新活力。

大解放。思路一新天地宽。面对经济“断崖式”下跌、财政异常艰难的困境,全县上下凝聚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共识,摆脱资源依赖、打破思维定势、摒弃求稳心态,用创新思维、改革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开山劈石建新城。针对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转变观念、打开思路,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形成政府、企业、个人等各方面共同发力、合作共赢的多元化投资机制,解决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2014年以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建设基金3.4亿元,采取BT、BOT、PPP、项目代建等模式,创新融资24亿元,建成14条24公里北片新区市政道路、综合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富源体育公园、污水处理厂、玉顺湖公园等项目,进一步激发了富源干部群众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思维的转变。下步工作中,我们将重点围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导向,在密切跟踪北片区土地收储(一期、二期)、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等项目的同时,积极谋划、储备、包装申报优质项目,全方位争取专项债券和各类资金支持。同时,进一步理顺城投公司管理体制,切实提升公司集团化、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水平,充分发挥城投公司在县城建设中的资源整合、资金集结、资产盘活、资本运作作用。

大变化。深入推进“四治三改一拆一增”专项行动,大力实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让全县人民在宜居环境中增强幸福感。门前“三包”有效落实,乱停乱放、乱搭乱建治理效果明显,治理违法违章建筑44.8万平方米,其中拆除30.1万平方米,新增绿地52.98公顷,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33.33%。聚焦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和痛点,下决心解决了中安街道占道经营、丧葬游街、大货车违规入城等“顽疾”,依法依规坚决取缔了县城载客三轮摩托车,城市更加干净、整洁、宜居。成功创建为省级园林县城和省级卫生县城,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平安县城、“森林城市”。推进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抓实乡镇集镇“十个一”建设工程,推进“一水两污”建设,完善集镇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累计完成了10个乡镇集镇规划修编和6个自来水厂、9个农贸市场、108个活动中心建设。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让城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富村镇、黄泥河镇入选全国重点镇,墨红镇被列为市级重点小城镇。结合脱贫攻坚,大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三堆”变成了“三园”(草堆、柴堆、粪堆变菜园、花园、果园),农村生活更健康、更美好、更宜居。累计投入教育扶贫资金21.45亿元,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工作通过国家审核认定,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为顺利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建成安全饮水工程856件,改善54.7万群众的饮水条件。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297公里,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100%、村组道路硬化率达82%。所有行政村通动力电、宽带,自然村通信信号、广播电视信号基本实现全覆盖,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员覆盖率、村庄保洁制度落实率、垃圾清运收费制度落实率均为100%,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陈志说,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围绕宜居宜业山水生态园林县城目标,聚焦美丽县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钉钉子的精神,持续发力、一抓到底,努力打造产业兴旺的繁荣之城、绿水青山的生态之城、文明和谐的幸福之城,让城镇真正成为人们的安居之处、乐业之地。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提问:近年来,富源县通过转型升级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招商引资培育新兴产业,工业经济重新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对稳增长稳投资贡献了重要力量,请介绍一下富源县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做法及取得的成绩?

陈志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富源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融入全省构建“两型三化”现代产业体系和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发展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1+3+1”部署要求,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强招商、上项目、促转型,建园区、优服务、增动能,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闯出了一条具有富源特点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具体来说,我想用“五个新”来概括近年来富源县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成效。

一是工业经济焕发新活力。富源县作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是全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县,2012年前,富源“因煤而兴”,享受了煤炭“黄金十年”盛宴,主要经济指标呈两位数以上增长,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影响,煤炭市场低迷,产量、销量、价格“三下降”,特别是2014年受产能过剩、下游发电企业和冶炼钢铁企业拉动需求乏力、煤矿整合关闭停产、火电机组停机备用等因素影响,经济“断崖式”下跌,2014年,全县生产总值同比下降20%,工业总产值仅完成144.1亿元、同比下降30.6%,工业增加值仅完成28.9亿元、同比下降4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40%。面对发展困境,富源县委、县政府凝聚“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共识,提出了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轮驱动”战略,全力打好产业转型、县城建设、脱贫攻坚、安全维稳“四大攻坚战”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以钉钉子的精神抓产业转型升级、抓园区平台建设、抓营商环境优化,坚定不移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以商招商引进一系列先进制造业企业,工业经济止跌回升,产业集群不断向前发展,企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截止2018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97户,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4.6亿元、同比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2亿元、同比增长13.9%,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工业经济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发展质效有了明显提升。

二是工业转型取得新成效。工业强,则县域经济强。我们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产业转型加速推进,工业发展提质增效。2018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4.1:32.3:43.6,第二产业占比由2012年的57%下降为32.3%,非煤工业比重由33.5%提高到53.9%,由单一的煤炭经济转向煤、电、铝为重点的多元发展格局,产业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更加优化,新旧动能转换接替有序。一方面,我们保持定力、忍住阵痛,坚定不移推进煤炭产业转型。针对煤炭产业比较优势发挥不充分的实际情况,我们严格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以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定不移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2014年以来,累计关闭煤矿51处,退出产能732万吨,地方煤矿从145处减少到94处,单井生产能力提高到18万吨/年,宏发煤矿顺利通过国家一级矿井验收,煤矿本质安全得到质的提升。2018年,县属煤矿生产原煤和洗精煤1020万吨,实现产值76亿元、税收7亿元。目前,全县保留的94处地方煤矿已完成转型升级12处,正在实施转型升级82处,预计2019年底前竣工验收15处,2020年竣工验收20处,2021年全部完成转型升级,届时平均单井规模将达30万吨/年。为进一步延伸煤炭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我们把精细化工(新型煤化工)作为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随着贵能400万吨煤化工一体化项目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富源煤炭“化”的征程即将开启。另一方面,我们围绕产业政策导向,破解电力产业发展困局。积极引导滇东能源公司转变思路、盘活资产,优化存量、挖掘增量,激发火电产业发展活力,并鼓励支持发展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2018年,全县实现电力产值18.6亿元。再一方面,我们聚焦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铝装备制造产业。围绕打好“绿色能源牌”,依托云南云铝泽鑫铝业有限公司33万吨绿色水电铝项目,在工业园区重点打造以铝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引进了浙江金华今飞集团投资建设铝合金汽车轮毂项目、铝合金摩托车轮毂项目,目前已经形成年产500万件汽车轮毂、500万件摩托车轮毂产能规模,所生产的轮毂包括世界上最先进的奔驰、宝马汽车的轮毂,产品还出口到了印度等地,实现了富源工业产品出口创汇“零突破”。随着飞扬年产300万台汽车变速器零部件一期、泽鑫年产15万吨高强度铝合金等项目的建成投产,目前富源已建成铝产业项目7个,2018年,铝产业实现产值60.05亿元,占工业经济比重达38.2%。同时,富源利青400万只摩托车制动圈、富源格威100万件摩托车零部件、中美合资云南飞速汽车零部件、今飞年产30万吨再生铝资源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富源有色金属加工制造被确定为首批授牌的“云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打造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园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工业园区成为发展新高地。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工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开山劈石建园区,无中生有上工业,推动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新格局。2018年实现工业园区总产值达119.2亿元、同比增长15.28%。一方面,我们坚持规划引领,合理布局产业。围绕建设现代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工业园区目标,综合考虑资源、区位、交通等因素,科学规划园区布局,明确产业定位,建设“一园三片”工业园区,其中胜境片区重点发展铝加工制造业,多乐片区、天宝片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和煤化工产业,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错位发展。另一方面,我们持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增强承载能力。富源工业园区起步晚、底子薄,为确保企业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在县财政异常困难的情况下,持续加大投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截至2018年底,已累计投入8亿元,园区5条32公里道路建设全面完工,供排水一体化项目快速推进,污水处理厂、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用,水、电、路、气、通讯等要素保障全部到位,园区承载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国知名的大企业、上市公司接二连三入驻。截至2018年底,入园企业达46户、建成投产项目37个。同时,组建园区配售电公司,在全市率先实现市场化售电服务,企业用电成本明显下降。2019年1—6月,实现工业园区总产值59亿元。

四是以商招商注入发展新动能。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稳增长、促转型、增动能的头号工程,聚焦比较优势、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领导带头、精准出击,招大商、大招商。2014年以来,累计签约引进项目182个、建成166个,到位市外国内资金563亿元。一方面,我们坚持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围绕构建铝液、铝锭—铝合金—汽车摩托车铝合金零部件、航空铝合金零部件—汽车摩托车整装生产线,并延伸出铝合金产品废物利用产业链条这条主线,策划包装了铝合金轮毂在内的一批优质铝合金汽摩配项目,积极主动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上门招商,通过市、县招商部门共同发力,摸清了铝产业的重点行业,定向到浙江汽摩配协会、今飞集团登门拜访,邀请企业到富源考察、洽谈。同时,立足本地煤炭资源优势,我们把目光投向国内有实力的能源集团,引资、引技、引智齐头并进,目前部分地方煤矿已经与山东能投、吉林吉煤、湖南湾田、贵州贵能等省外能源集团开展合作,煤矿发展后劲增强。另一方面,我们强化领导带头、以商招商。富源县在服务好落户企业的同时,把目光聚焦到企业的朋友圈、客户圈,充分了解关联产业、合作企业,通过他们向外界“以身说法”,介绍富源良好的营商环境、发展优势,引荐相关企业到富源考察。通过今飞集团累计引进浙江金华、广东江门等地47户企业到富源考察洽谈,其中签约项目7个、落地项目5个,计划投资55亿元。同时,积极引导已入驻企业与新招商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采取入股合资方式共同建设项目,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促互进、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发展模式,确保企业抱团发展、合作共赢、安心发展。

五是“保姆式”服务铸就富源新名片。我们坚持以服务企业为中心,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专项会议和现场办公会议,用心用情用力帮助企业解难题、破困局,着力打造“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求人、无事不打扰”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安心发展、潜心发展、舒心发展,让企业家在富源有归属感、存在感、安全感。对落户富源的招商项目,建立绿色通道,实行全程代办审批制,变多头找部门为只找代办服务中心。同时,实行推进项目落地服务“五个一”制度,即一个项目、一个工作班子推进、一位县级领导挂钩包保、一位部门领导驻点服务、一个考核奖惩办法,做到企业的事专人管、专人办,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无缝隙、零障碍服务。在浙江今飞年产500万件汽车轮毂项目建设期间,县委、县政府紧盯项目推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方位提供“保姆式”服务,让企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抢进度。项目从洽谈签约到竣工投产仅用10个月时间,创下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富源今飞速度”。现在,“富源今飞速度”已经成为了富源招商引资最亮的“名片”,得到了企业的交口称赞,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外来客商前来考察洽谈、投资兴业。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我们将紧紧围绕把富源打造成为云南省新型工业化转型发展示范区的目标,立足资源禀赋和工业基础,找准薄弱环节、发挥比较优势,坚持煤电产业发展主导地位不动摇,紧盯工业园区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抓牢抓实精细化工(新型煤化工)和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两个重点产业,推动新型工业化再开新篇、再结硕果。一是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坚守安全生产的底线和环境保护的红线,走好“安全路”“环保路”“节能路”“健康路”,推动煤炭产业走企业化、集团化发展路子,真正实现煤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大设备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力度,大力推动煤炭行业互联网运用,打造智能化矿井,加快培育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抢占制高点。力争到2020年,实现原煤产量1800万吨、产值135亿元、税收27亿元。同时,聚焦煤炭下游产业发展,力争富源贵能400万吨煤化工一体化项目尽快落地建设,推动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壮大,千方百计做好煤炭产业的“化”字文章。二是推动电力产业挖潜扩能。坚持政企联动、共同发力,充分发挥富源县协调滇东公司产能盘活及企业转型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积极向上争取发电指标,全力促成滇东电厂与黔西南州的贵州万峰电网合作,释放电力产业发展活力。三是依托园区做强铝产业集群。持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引入市场化、企业化运营管理模式,推行“政企结合”,增强市场主体地位,以企业作为园区运营管理系统主体,有效配置各种资源,实现对园区的有效开发、推广及管理服务,破解园区缺资金、融资难、招商难等问题。突出乡镇、街道招商工业项目入驻园区,纳入统筹管理,实行生产总值、税收、固定资产投资等分成,进一步激发招大引强的积极性。聚焦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以商招商、精准招商,做好铝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文章,推动铝产业加宽、增厚、拉长。同时,依托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着力推进铝产业智能制造,把以铝加工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打造成百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到2020年,铝产业实现产值120亿元。

总之,富源县新型工业化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位媒体朋友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下,富源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春城晚报记者)

春城晚报记者提问:富源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19年4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成效显著,目前已经过国务院扶贫办抽查,请你详细介绍一下富源县脱贫摘帽的做法和经验是什么?

(富源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戴桃玲)

戴桃玲说: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富源县委、县政府坚决扛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深入推进“六个精准”“五个一批”,2014年至2018年整合投入各级各类资金97.98亿元,实现22861户100821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6.1%下降到1.5%,7月经过国务院扶贫办抽查。我们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发力:

第一、在责任压实上动真格,构建高效攻坚体系。我们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要求,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构建了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合力攻坚的良好工作局面。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设11个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靶向对标,精准发力,同时组建12个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组,每月一轮次,每日一通报、每日一交办。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群众认可度、满意度全面提升。

第二、在群众增收上见真功,全面强化脱贫支撑。我们着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一是发展产业促增收。推行“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全覆盖,确保当前能增收,长远有保障。二是就业扶贫促增收。转移输出劳动力34606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4267个、乡村公共服务岗位1580个,引进扶贫工厂202家,推动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三是做强经济促增收。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创造就业岗位9985个。

第三、在“三保障”上出真招,全面筑牢脱贫基础。我们聚焦住房、教育、医疗三保障。2014年以来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7263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548户。1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330户5894人全部搬迁入住,2018年任务提前半年完成,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机制,实现病有所医。投入资金13.71亿元,办学条件大幅提升。从严落实“双线六长”控辍保学工作责任,确保不因贫失学辍学。2018年12月,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通过国家评估认定。

第四、在基础设施上见真效,厚植农村发展基础。我们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全面夯实农村发展基础。累计改善57.41万人饮水保障基础条件。乡镇(街道)和行政村100%通硬化路,65%的自然村通硬化路。贫困乡镇35千伏变电站全覆盖,所有行政村通10千伏以上动力电,电网改造覆盖率达100%。所有行政村4G网络和宽带网络全覆盖。购置镇村垃圾清运设备,建立长效机制,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提升。

第五、在创新机制上用真情,全面激发脱贫动力。我们着力创新机制体制,从脱贫攻坚一线提拔重用群众认可、实绩突出的干部,有效激发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开展驻村扶贫标兵评选,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开展脱贫攻坚“对标争先”评比,严格兑现奖惩,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全县建设爱心超市133个,有力激发了群众自我脱贫的主动性和参与乡村发展的积极性。

富源县脱贫攻坚工作当前已取得决定性成效,今明两年,富源县将切实做好剩余人口脱贫及扶贫开发成效巩固工作,确保高质量脱贫摘帽,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及媒体朋友继续关注富源县脱贫攻坚工作,同时也诚邀广大爱心人士给予富源县更多关心和支持。

(参会的新闻媒体记者)

中央、省、市、县等19家媒体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