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永康桥
珠江源晚刊 2019-06-25 12:05:39

罗平永康桥,为石头砌成的建筑文物,位于云南省罗平县老江底与贵州省兴义市乌沙镇岔江交界处,是历史上滇桂黔通行往来和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有“滇黔锁钥江底渡”之称,故而又名“江底桥”。从罗平出发,经过长底、岔江一小时左右就可到达。永康桥横跨在云南、贵州两省交界处,南北两岸河边险峻陡峭的悬崖绝壁上。

这里,美的不仅是一座造型优美、雄伟壮观、古朴精致的石桥,还有美丽的边界风光,险峻的峭壁峡谷,碧绿清透的黄泥河水以及那些凿于石壁、石碑上的文字,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相互交融,探寻一方风景,了解一方历史。

永康桥始建于“民国”六年,即公元1918年11月正式动工兴建,1920年竣工。桥为石头砌筑的三孔拱桥,桥身全长79.2米、宽6.74米、高42米,中间一孔跨径为21米,南北两边的两孔跨径均为8.4米。永康桥中间两个主桥墩建立在河岸两边的岩石上,桥面为青石铺垫,桥面中间高处是一平面,南北两边有缓坡形踩踏式台阶各10级。桥面东西两边都有高一米的石头护栏,保障过桥行人的安全。桥南北两边桥头各有一对石头狮子。中间桥孔顶部中央下面,悬挂有斩蛟镇桥宝剑一把。桥面以青石逐级铺就,从桥中心向两边对称降低。石桥三孔,两侧桥肩落于岸壁岩石之上,中孔及边孔靠河心的券拱砌石落于河床底部砌筑起来的两个金刚墙(桥墩)上。金刚墙料石厚重,设计科学。上游迎水面的分水,一尖角迎向河道来水,大大减小了桥墩迎水面积,对桥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永康桥河谷段桥面长34米,金刚墙高近10米,加上矢高部分、孔洞券拱石及桥面石高度达到20余米。建桥选用巨石,料石经人工加工后石体规整,石面统一采用打磨工艺。

桥的两头都连接着云南贵州两省的古驿道。如今的驿道还在,但除了落叶和杂草覆盖下隐约可见的石头路,很难见到行人的身影,很难想象当时客商马帮迎来送往的热闹景象。但石壁上“滇黔锁钥”四个大字,足可以证明这里曾是云贵交通的咽喉,是客商往来的必经之路。永康桥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为两省人民交通往来提供了方便,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岁月沧海桑田,时代飞速变迁,道路的改进,交通工具的变革,终究还是让永康桥沉寂了,沉寂成一方风景。

顺着桥边往下行,可以一直到河边,仰望永康桥,桥身显得更是高大伟岸。河水碧绿清澈,两岸峭壁林立,脚踏之处,全是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石头,石头表面光滑却又沟壑万千,这是奔流的河水长期冲刷形成的风景。它们一个个美丽的造型反复在讲述着曾经的故事,河水奔腾过,咆哮过,只是现在的我们没有遇上而已。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史学家、文学家——徐霞客,在其游记中对江底渡口的记述云:“若溪渡之险,莫如江底,崖削九天,崭嵌九,盘江朋圃(今云南弥勒县南境)之渡,皆莫及焉。”可见江底渡口摆渡过河之凶险。

永康桥南岸,连接桥头的驿道与北岸驿道形状相同。在南岸山坡近顶部,距古驿道不远的地方,保存有石砌碉楼一座,整体呈圆柱形,由经过精细加工等厚的石料错缝砌筑。这座碉楼(木质建筑部分已毁),俯瞰永康桥及山间古道,视野非常开阔,是控扼永康桥要冲的军事堡垒。贵州境内有两块石碑,有两处摩岩文字。其中“滇黔锁钥”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就是凿于石壁上的摩岩文字。

罗平长底大桥修建后,永康桥来往的人员逐渐减少。如果不是经常出入永康桥的本地人,只要来到江底,都要沿着蜿蜒盘绕的小道观赏岸边的碑石壁刻,驻足桥头放眼上下游的胜景和抚摸着桥栏俯视大桥的伟壮雄姿。这里的山、水、桥统成一画又各具风骚。两岸突兀的山峰相距相邻,相顾相视。

如今,古驿道还在,石碑摩岩还在,穿行古桥,穿越时空,静静地仿佛能听到马帮经过古道。

张竹林 文/图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