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0%蔬菜产品销往150多个城市 云菜打动天下食客
昆明日报 2019-04-14 11:35:32

春天公司种植基地正在采收西生菜。 记者 缪亚平 摄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大棚洒在青翠的西生菜上,夜间凝结的露珠开始蒸腾,晋宁区宝峰镇的村民们就要着手准备采摘了。两天后,这些从宝峰镇出发的蔬菜长途跋涉上千公里,将出现在香港市民的餐桌上。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一年四季都有时令蔬菜供应市场,也是我国南菜北运、西菜东调的基地,每年近70%的蔬菜产品销往全国150多个城市,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市场繁荣的背后,是云南各级政府部门及行业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市场开拓等方面持续注入动力,打造从田间地头到消费终端的全产业链,强力推动云南蔬菜产业向现代化发展。随着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步伐加快,云菜产业前景可期。

品种齐口感好不可复制

从世界地图上看,云南省南部北回归线横贯,属低纬度内陆地区,“立体型”气候显著,全年无霜期长,这也为蔬菜种植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

“云南气候多样、环境优越,蔬菜周年生产均衡供应、四季常青,产品也具有较高的质量安全水平。”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钟利与各种作物打了一辈子交道,对各地的作物生产规律熟稔于心。

他举例,滇中区域的油麦菜、上海青等叶菜一年能种植6-8茬,曲靖陆良新发展的水培蔬菜可实现一年10-12茬。而所有产品能实现周年生产上市,产品类型丰富多样。

正是看中这一先天优势,湖南衡阳人彭国华早在2002年就毅然放弃广州稳定的蔬菜购销批发业务,辗转来到昆明,进军蔬菜产业。

“当时广州的业务主要辐射华南、华东、华北地区,接触了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发现云南蔬菜品种最齐全,口感也更好,还不受季节气候的影响,一年四季都有,完全不可复制。”彭国华把蔬菜事业锁定昆明后,成立云南春天农产品有限公司(下称春天公司),希望“让世界拥有春天”。

长期浸润在蔬菜行业的彭国华眼光独到。他用了17年的时间,使春天公司发展成为集蔬菜种植、生产、加工、储存、出口、销售于一体的农产品行业龙头企业,其产品在新加坡、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巴西、日本等海外市场都具有良好的口碑。

与他合作多年的马来西亚华裔商人曹先生每年都要从云南采购20多个品种、价值七八千万元的蔬菜产品,这样的坚持源自对云南蔬菜品质以及品种多元化的信心。

钟利介绍,经过多年调整,云南单一种植萝卜、白菜、番茄、辣椒等传统菜的结构,逐步向精细菜、特色菜、野生菜的格局发展。全省共有31科、71属、142个种、1800多个蔬菜品种,并拥有大量珍稀和野生蔬菜种类,民间经常食用的野生蔬菜就有100多种,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在此利好条件下,云南蔬菜产业也实现了蓬勃发展。2018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1627.21万亩、产量达2077.76万吨、农业产值446.7亿元;蔬菜生产加工企业400余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67家,蔬菜种植人员400多万人,蔬菜加工人员40多万人,流通环节10多万人,还带动了冷链、包装、酒店、餐饮等多个产业的发展。

此外,全省共有28种蔬菜被评为云南名牌农产品,“晨农”“和源”两个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12个蔬菜产区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涌现出“丘北辣椒”“元谋番茄”“通海花菜”“建水洋葱”等一批区域蔬菜品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品牌弱人才缺运距长

凭借多年的从业经验,彭国华在云菜行业一路高歌前行。但在他看来,地处边疆的云南,鉴于开放程度、信息畅达等因素影响,整个产业发展还是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云南蔬菜品质很好,但一些小企业仅是进行大规模种植,产品经初级加工运往沿海地区贴上当地品牌标签,以另一个身份走出国门。”彭国华透露,目前仅有20%的云南蔬菜能以自有品牌出滇,品牌效应并不明显。

在彭国华看来,云南具有先天的地理位置优势,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在产业政策扶持、税收优惠、营商环境打造方面下更大功夫,全面扶持具有行业带动性的龙头企业,充分借鉴省外的发展经验,让健康、绿色、生态的云菜走上世界各国人民的餐桌。

从呈贡一家农技综合服务部到现代新型农业企业,昆明晨农企业集团(下称晨农)每年都需配置大量既懂生产又懂植保管理的农技专业人员常驻基地,加强农技指导和农户种植技术培训,但往往很难招聘到适合的专业人才,缺口很大。

“基地条件比较艰苦,有些地方还很偏远。相比之下,大部分毕业生更愿意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目前,公司基地人员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晨农副总经理梁楠表示,即使是农业院校的毕业生,有时候也很难长期扎根在农业领域。

不仅专业技术人才缺失,钟利认为,云南集中连片规模种植基地少、小农经济意识、社会化水平低,一些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难度较大,导致产量较低。加上云南远离终端消费市场,交通运输条件以及冷链物流的限制,导致云菜出滇半径缩小。

王旗营蔬菜批发市场一名工作人员证实,24小时能到达的运输范围,蔬菜简单处理就可直接运输;24小时后就需进冷库降温,加冰包装后再装运。在市场外,一车准备运往越南的儿菜就用白色泡沫箱加冰包装严实。他告诉记者,出滇蔬菜每天大约1000吨,主要运往贵州、湖南、四川等省份,北上广市场因运距较远,大部分直接从基地周边冷库采购。

钟利表示,目前,整个行业还存在科技投入不够、社会化水平不高、品牌效应不够明显、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

目标明潜力大前景好

行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目标,云南省制定了《云南省蔬菜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强化蔬菜绿色生产基地建设、推进绿色化有机化生产,改造提升传统加工产品、研发生产新产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带动引领作用,构建现代蔬菜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升优质蔬菜生产能力、加工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打造千亿云菜产业。

晨农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合作,在神舟五号上搭载了6个产品,选育出具有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特点的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及推广。

针对技术人员缺失的问题,晨农计划加大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力度,并逐步在全省基地推广土壤改良技术,从源头上提高产品品质。今年,还将新增4条冻干生产线,加工能力达到2000吨/年,持续提升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深耕国际市场。

春天公司则以欧盟和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标准为参考,以全球食品行业安全与质量体系最高标准(SQF)认证认可为标准,先后与省农科院、昆明理工大学等科研单位及高校合作,开展出口有机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冷链物流技术等项目研究,提高了保鲜蔬菜加工能力,出口产品合格率可达100%。

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在现有市场基础上,开发脱水蔬菜系列产品,拓展欧美、非洲、中东等新兴国际市场。该公司综合营销部主任李春萍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已经在柬埔寨投资设立“高原国际农业(柬埔寨)有限公司”,进一步缩短销售环节,可更直接了解国际市场最新信息,逐步建立自主控制销售渠道,实现增强出口创汇能力的目标。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云南将全程推进蔬菜全链条绿色生产,推动企业品牌国际化,提高产品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大型蔬菜企业集团,开拓市场助推产销顺畅,推进标准化冷链物流及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促进蔬菜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产业发展进程。”钟利认为,云南蔬菜产业在各级政府部门、企业、科研院校及相关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将大有可为。

记者 缪亚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