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畔的“碗碗糖”
掌上曲靖 2019-04-12 11:31:22

在日夜流淌的金沙江畔,有一种糖,叫“小碗红糖”,俗称“碗碗糖”。会泽人特别是娜姑人很爱吃,因其质佳色纯味鲜美,在三百多年的古法制糖传承中悠悠地诉说着一个个甜美动人的故事。

“碗碗糖”里忆乡愁

一直都对“碗碗糖”情有独钟:小时候,每到生日,妈妈都会煮一碗糖水鸡蛋给我吃。据说过生日吃糖水鸡蛋是为了让孩子以后的日子甜甜蜜蜜、无波无折。记忆里的生日糖水蛋香甜可口,好吃极了!那浓得化不开的母爱,荡漾在我的心头,陪伴了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长大了,工作结婚生孩子,我也延续了母亲留下的传统,儿子过生日,我也会煮碗糖水鸡蛋给他,看着儿子甜甜地吃我煮的糖水鸡蛋,我的心里亦甜滋滋的,我仿佛看到了孩子甜蜜的生活,精彩的舞台,美丽的人生。这甜甜的、香香的、经久不变的情愫在岁月的沉淀中历久弥香,爱的味道溢满心房,成为细细的、悠悠的、亘古不变的乡愁。

会泽和巧家是邻居,古代都隶属东川府。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会泽人,一直都知道巧家“碗碗糖”闻名遐迩,也经常能够吃到,可“碗碗糖”是如何熬制的呢?怀着好奇的心情,在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丽日,我和好友驱车经娜姑镇王家山村、过象鼻岭、三江口,沿金沙江顺流而下,抵达江畔的巧家县蒙姑镇,参观了李兴富父子经营的毅瑞古方红糖厂,目睹了“碗碗糖”的制作流程,切身感受了可和当地天气媲美的人们的热情好客,也体会到了制糖工人挥汗如雨地在高温下作业的艰辛与不易!

古法制糖历史悠久

被称为“东方巧克力”的小碗红糖容易被人体吸收,快速补充体力。《中国土特产大全》记载:“红糖以巧家小碗红糖和弥勒县竹园红糖质量最佳。”

相传,清乾隆年间,巧家运铜的马帮把甘蔗引入金沙江沿岸谷地种植,榨糖技术也随之传入。巧家“碗碗糖”从此沿着古驿道走向四方,直至进入皇室成为贡品。毅瑞古方红糖厂多年来诚信经营,味道香醇,广受好评。李兴富2018年被评为昭通市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在糖厂由儿子宋兴毅、宋兴瑞兄弟俩经营。该厂手工做成的小碗红糖,颜色为红褐色,不含漂白剂、凝固剂等化学物质,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铁质和胡萝卜素、钙、硒、铁等微量元素。

“熬糖是个技术活”

今年糖厂轮到宋兴瑞和妻子王萍经营。夫妻俩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使我们得以观看学习中国传统工艺古法制糖的榨汁、过滤、煮熬糖膏、搅拌糖膏、糖膏注模、成品出模、成品装箱、蔗渣烤酒等全过程。年轻时就是制糖高手的李兴富师傅一边指挥工人制糖,一边向我们介绍手工制红糖流程:先从地里把甘蔗砍收回来榨汁;蔗汁过滤后,放在大桶里沉淀;把沉淀后的甘蔗汁放入大铁锅中加热煮沸并过滤除去泡沫;接着将糖水倒入下一口锅,继续熬煮;甘蔗汁翻煮后,变成金黄色的糖浆,再舀进或土陶小碗或木质模具或硅胶模具中,待糖浆冷却凝固变成色泽金黄的固体方块,红糖即制作成功。

“你们别看着简单,其实十分复杂,各种大小工序共有十多道,每一道工序都很重要,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它需要独到娴熟的手艺和时间的沉淀。经验很重要,我们没有仪表、没有计量、没有参数,所有的工序都是靠眼睛和经验,尤其是起糖,一定要掌握好起锅时间、火候、色泽、黏度等,起糖早,火候轻,难以凝固;晚了,火候重,糖有苦味。”李师傅笑呵呵地说,“我家祖祖辈辈都做红糖,已经传了五代了。巧家会泽本地人很喜欢吃,逢年过节都会提前订购。”“制糖,制的是心,只有用心,心里装着消费者,诚信交易,童叟无欺,不忘初心,才能制出好糖。”李师傅强调。由于厂里坚持用传统柴烧铁锅煎熬古法红糖,货真价实,深受全国各地消费者喜爱,产品供不应求。李师傅忙着,儿媳王萍也没闲着,她一边接待到厂里购买小碗红糖的客户,一边忙着在网店上接单、发货,忙得不亦乐乎。

李妍/文 解治龙/图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