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会馆:一联道尽人生
珠江源晚刊 2019-11-15 10:51:48

一檐一角、一砖一瓦、一梁一柱,尽显明清建筑精粹。似庙非庙,似衙非衙,似宅非宅,却为同乡、同行、同仁提供一个相对开放的集会场所。它风华流沙,古风犹存,以独具魅力的古建筑和动人的传说吸引着各方游客,是一个访古、寻迹、探幽、感怀的好去处。它就是位于会泽县城三道巷49号的江西会馆。

明清风格的建筑

一座古城,一部历史;一座会馆,一缕乡愁。江西会馆是一部厚重而绵长的史书,定格下无数载入史册的记忆。

江西会馆也叫万寿宫,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江西籍客商在会泽建造的同乡会馆,由正殿、后殿、戏台等组成,坐南朝北,为三进两跨院。第一进院为门楼和大戏台;第二进院为真君殿,供奉道家真君像,重檐歇山顶,雄壮巍峨,正中悬挂“真君殿”木雕匾额,殿内悬挂“忠孝神仙”匾额;第三进院为观音殿,供奉观音、文殊、普贤三尊菩萨塑像。建筑结构为单檐抬梁式歇山顶,两侧建有东西厢房各3间,对称规整。整座会馆的建筑都体现了明清建筑风格的精粹。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流连于江西会馆的戏台楼阁里,穿梭在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间,总会心潮起伏,产生廊桥遗梦的恍然。冥冥中仿佛被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力量牵引着,回到旧日的会馆,让人惊叹它奢华张扬的同时,又对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产生许多遐思。这时候的感觉是独特而奇妙的,看山,看树,看天,看云,看回廊,看门楣,看建筑,似乎都洇染上了一抹远古的色彩。

道尽人生的对联

“天地无私,贵贱皆为角色;古今如梦,往来只换衣冠。”这是悬挂在江西会馆古戏台上的一副楹联,有一种超凡脱俗之感,寥寥数语,却文情并茂,加上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给人以思想和艺术上的双重美感。上联的意思是: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不论贵为帝王将相,抑或是贱为贩夫走卒,都只不过是这个大舞台上扮演的一个角色而已;下联的意思是说:人生又是一场戏梦,在这场南柯一梦里,无论演古人还是今人,都不过是更换衣冠罢了。对联似勘透世事,细细咀嚼,可以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天地广阔浩渺,公正无私,人生短暂,微如尘粒,岁月匆匆,人们在红尘里仅只是粉墨登场,更换衣冠,走完该走的路,演完该演的戏。劝诫人们:不忘初心,珍惜当下,心态淡泊,释然生活,如一味追名逐利,汲汲营营,反而会迷失自己。这副楹联不是古人留下的,而是2002年会泽县政府面向全国征集会馆寺庙楹联的活动中所获,撰联者为云南省诗词学会会长朱籍。

关于此联,因其富含哲理,解读起来耐人寻味,故而不仅在会泽家喻户晓,广为流传,还曾经闹出过笑话。很多人误以为是古人所作,甚至有些地方还信誓旦旦地说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人们一定好奇:能够撰出此等格调高雅、韵味独特、跳出小我的联者究竟何许人也?

朱籍乃今云南省诗词学会会长,1964年1月生于昆明,1990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学生时代起即发表诗词文章,多次获奖,著有诗集《衡门诗钞》。因其在楹联诗词上造诣较高,独树一帜,已有多幅作品悬挂于全国各省市县的寺庙、殿堂、会馆、广场等,包括江西会馆的这副。鉴于他在贯彻“滇人善联”中做出的突出贡献,2013年10月被众望所归地推选担任云南省诗词学会会长一职。

会泽历史底蕴深厚,民族文化灿烂,自然人文景观旖旎,是一个有故事有韵味的古城,是衍生诗词的沃土,容易激发诗词楹联家的创作灵感。因缘际会,朱籍先生对会泽亦情有独钟,曾屡次来到会泽与会泽县的诗词联家们谈古说今、议诗论词。当谈及他创作江西会馆这副楹联时的初衷始末时,他回忆说:“创作这副楹联,其实是有难得的机缘。江西是我的祖籍,父亲是江西省赣县人。2002年,我37岁,恰值会泽公开征集楹联,我那时任云南省诗词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和云南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颇得时任云南省楹联学会会长王兴麒老先生的器重。他说我老家是江西的,写江西会馆的联最合适。我写出这一副楹联,除了祖籍的因素,也有前辈的期许。父亲曾教导我:最好的作品,应该是雅俗共赏的。我们不能做古人,我们的作品是写给今人看的。秉承父亲的庭训,我始终坚持这一原则。这件作品,上联由戏台的角色入手,传达众生平等的观念;下联虽然化用了孟浩然的‘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但是,也有自己的体会,并能结合表演艺术的特点,与戏台相吻合。”

人神共享的戏楼

会泽的每座会馆都设有戏楼,江西会馆亦然。戏台建于入口处,大厅与戏楼间的庭院和庭院周围的园廊是观众逗留观戏的场所。从空间看,戏台是通透、开放的,从主台建筑的三面开敞到观众席的流动性、通透性,以及台上台下皆透明的演剧和观剧形式,皆反映出戏台不论是建筑还是演剧形式均是开放式的;从布局看,是前置、独立的。

会馆最能代表一地的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在会泽会馆中,江西会馆的戏台为戏楼之首,其屋檐为前三后五,前即大门屋顶三重飞檐,后即戏台屋顶五重飞檐,下有十二根落地柱,大门与戏台建筑一体化。戏台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平面为方形。屋顶前后共42只翼角,造型别致,设计精巧,有如仙鹤展翅飞翔。无论正视、侧视、俯视,它的立面平面都是曲线。戏台上端有一直匾,上书“半如云”三字。戏台上的藻井,是古人的智慧和才干的结晶,犹如今天的“音响”,藻井不仅使舞台的空间更为高敞,而且起到了反射作用,延长了声音的混响时间,创造了“余音绕梁”的音响效果。藻井绘有《水浒》《三国演义》等人物故事,彩绘层层嵌套,美轮美奂。戏台四周设化妆室、候场室、器乐室等,戏台檐下附着华丽精美的云龙雀替。剧场为露天,能容纳一千人左右。

古人演戏,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娱神,通过戏曲演出,让神仙真君、关帝圣君、天后圣母一起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江西会馆的戏曲演出,兼有娱神和娱人的功能。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如果,我可以逆转时光,便无所谓去留;如果岁月能够轮回,我便用它承载乡愁。踏进江西会馆,浓浓的怀旧情绪便悄悄蔓延:古老的会馆静静地演绎着铜都故事,古旧的建筑、参差错落的红墙黄瓦、精美的镂空彩绘、匠心独运的藻井、随风摇曳的婆娑树影,似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繁华盛景。我仿佛看见,时光交错处,似水流年中,远道而来的同乡们,三五好友,聚集看戏,享受那段人神共乐的时光。戏台上,温润如玉的才子、烟视媚行的佳人们,正演绎着悲欢离合。

你方唱罢我登场。伫立于江西会馆的偌大戏台中,扶栏凭吊,轻舒广袖,余音绕梁,魅影翩然的情景早已不在。唯有戏台,古风依然!

李妍/文  李永星/图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