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米巴杯】金色的种子|徐超洁
掌上曲靖 2020-12-02 14:53:57

 

我坐在礼堂的第三排座椅上,远远看着他。

他还是那样,嘴角高高上扬,他是个爱微笑的人。他眼神敏锐而深邃,像草原的鹰,有对大地的悲悯。这就是朱华胜老师,我还是想免姓直呼老师,这个称呼,像一个女儿叫父亲的感觉,一种温暖的崇敬。

小礼堂外面的阳光极其慷慨,铺洒一地。

几百个孩子,穿着蓝色的衣服,像湖一样的蓝,晴空一样的蓝。孩子们静静聆听,他们比我幸运,在未踏入荆棘之前,就先拾得照亮前路的火把,遇上老师这样一个智者。

不需要精美的课件,音响甚至还有些吱吱的杂音。老师说,简单的东西最美,文字以及人生都如此。不像是讲座,倒像是一大群人聚集一堂,聆听一个智慧的长者分享他的传奇故事。说到风趣处,引得下面一阵开怀大笑。老师说,质朴最美,接地气,把真实、鲜活的生命语言、生活场景写进每个角色里,贴着大地写,放低身段写,诚恳、真实的感情是文学作品最重要的灵魂。老师的小说里塑造过的无以计数的人物身上,也一直贯穿着这样的质朴美,散发着泥土的气息、田野里的青草味,在烟火尘埃里演绎悲忧欢喜。他们中有医生、护工、扶贫工作者……在老师的笔下,人性的善恶、温暖、生命的疼痛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老师讲起他创作过的两篇关于母亲的文章时,我的脑海中就闪过两个画面,像电影里的长镜头。一个是母亲生病时,在夜晚奔跑的少年,他战胜了内心小小的怯懦和黑夜带来的恐惧,请来乡村医生为母亲看病。作为报酬,少年把自己过生日能吃上的两个鸡蛋拿给医生吃。这些温暖的小细节,细微、质朴,却又非常能打动人心。后一个画面,母亲老了,在老屋的小院,梨花树下,坐在火塘边,那个单薄的身影,读来让人心疼。后来,已不再是少年的少年,回去看到的是母亲大半生的寂寞与深情……

有无奈,有担当,有疼痛,有温暖,诸多情感在涌动,这就是质朴吧。

老师自始至终还传达着这样的思想:在文字里做最特别的自己。这让我想起加缪的一句话:“不需要有人在前面,我们不要被引领;不需要有人走在后面,我们不要被追随。我们甚至不需要并肩同行,真实而不羁的灵魂可以拥抱,也可以遥望。”说的大概就是老师要告诉我们的东西,可以借鉴,但绝不追随,可以包容,但不随波逐流,另辟蹊径,拨开文学丛林里密密麻麻的灌木,找到属于自己且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

冬天的太阳,快要落到山顶了,这场欢宴才结束。在我们快要离开的时候,一个扎了一条小辫、胸前抱着书的小姑娘跑上来,说了她的很多想法,关于文字、关于生活、关于文字里的自己。她大概在下面听讲座时,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和老师交流。

我仿佛听见了稚嫩的春芽努力顶出泥土、冒出鹅黄色小脑袋的声音。

后来,我和我的学生说,老师的老师来了,你们的祖师爷来了,他们哈哈大笑,我们分享了关于他的很多故事。这个冬天的下午,祖师爷在这片山岭间,开辟了一片土壤,播撒下一大片金色的种子。虽然这里还时不时刮着烈烈的朔风,但我能想象出,明年,以及此后很多年的三月里,这里的樱花将开成一片烂漫花海,花瓣如雪片般在春风里纷纷扬扬,当这里的松涛蓬勃汹涌时,这片崇山峻岭之间会有无数生命破土而出。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