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曲靖东山寺在哪里?|白龙茂
珠江源晚刊 2020-10-28 20:44:46

曲靖老城图。(史料图)

有人说,历史上的曲靖东山寺就是石喇大寺。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公元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农历戊寅年。这一年的江南,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第一本诗集《戊寅草》结集成书,江南才子陈子龙为其作序。当江南才子佳人卿卿我我正浓,江阴奇才徐霞客开始了云南之旅。

是年九月十三日,徐霞客受一位禅师盛情邀请,一同在曲靖翠峰山朝阳庵烧火做饭。这个禅师不是朝阳庵的僧人,他的法号叫总持,马龙州(现马龙区)人,是曲靖府东山寺的住持,为“避嚣”来到朝阳庵。秋雨连下数日,九月十九日,徐霞客在朝阳庵与总持禅师闲聊,得知总持禅师从前因周知府的事遭逮捕囚禁,被刑具折磨了一番。关于事情的经过,徐霞客在游记里说,曲靖东山寺从前有大量藏经,是唐巡抚请回来的佛经。知府周之相,是石阡府人,通过乡荐被提拔为曲靖知府,以清廉正直闻名。周知府仰慕总持法师的德行,请他检校大藏经,接待问候很周到。“迤东巡宁以下诸僚”,都对周之相有“独清”之名心怀嫉恨,加之周之相行事难免惹非议,于是官僚们对周之相全都侧目而视,到巡抚王伉面前中伤他,要罗织罪名但又找不到周之相的劣迹,于是便诬陷总持禅师与周之相互相往来勾结贿赂,用装经书的筐子来装赃物。总持禅师因此而获罪,周之相替禅师交完“赃款”便离职走了。

唐巡抚即唐时英(1499年—1576年),明中叶曲靖人,家住曲靖城北关一带,嘉靖己丑年(1529年)考中进士,嘉靖甲寅年(1554年)晋升为右副都御史、陕西巡抚。

从《徐霞客游记》所记录的内容来看,曲靖明代就有东山寺,当时这个寺与官府关系密切。明崇祯十一年,东山寺的住持总持禅师与徐霞客在曲靖翠峰山上有过交往。那么东山寺到底座落在曲靖哪里,是现在的朗目山石喇大寺吗?

徐霞客在崇祯十一年九月八日的日记说道,清晨在三宝石堡温泉洗澡毕,往北行十里,经过南城(南城当时为曲靖城的卫城,现今为三宝社区所在地),又行二十里,进入曲靖府南门……在卖面的店铺中吃饭。走出东门半里,进入东山寺。这里名叫青龙山,可实际没有山,只是外城东边的小土山,高处仅有一丈多,上面建有大殿,前方建一高楼陪衬大殿,楼内放置了一口大铜钟,铜钟如此之大,我从来没有见过。大殿左边有藏经阁,右边有座三层高的楼,都是像翅膀一样建在小土山的两旁。徘徊流连了很久,出来走到寺右边,沿着城墙往北走,行五里,走到演武场的大路上。又行三里经过白石江,又走二里翻过一道坡。

徐霞客的日记表明,曲靖东山寺在东门外大约250米处,寺里有藏经阁,有一口硕大的铜钟。可见,历史上曲靖东山寺并非朗目山的石喇大寺。九月十四日,徐霞客还在翠峰山上,阴雨不止,他在日记里说:“翠峰为曲靖名峰,而不著于《统志》。如阆木之在东山,与此隔海子遥对……” “阆木”即现今的朗目山,又称东山。可见以前的东山寺不是今天的朗目山之石喇大寺。当时的阆木(朗目)东山与曲靖府城隔着宽宽的大海子,烟波浩渺。

阅清咸丰二年(1852年)抄本《南宁县志》,在这部由毛玉成修、张翊辰等纂的志书卷三“寺观”部分,记载有:“报恩寺在城东关外,一名东山寺,筑郡城时所建。明万历二年邑人唐时英重修,建吟啸楼,置巨钟于上。故老云地近东海子,每夏秋之交,恒苦水患,夫钟金也,金为水,母母鸣则子恋,自建楼置钟而水患顿息。内有轮藏及藏经楼。康熙十一年僧道瑞重修,更建大悲阁。旧习仪于此。寺右偏为一相居士像祠时英,塑像犹存。”据以上史料可知,明曲靖城筑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也就是说,曲靖历史上的东山寺公元1387年开始建筑。明万历二年(1574年),唐时英重修,置巨钟于吟啸楼上。康熙十一年(1672年),僧人道瑞重修东山寺。以前,这里的人们在东山寺内塑了一尊唐时英的像,用于祭祀他。

依史料考证,历史上的曲靖东山寺在今天的麒麟区东关小学南面不远处,今已不存。也不知道连徐霞客都“所未见也”的那口大铜钟,最后到哪里去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