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冯金秋
掌上曲靖 2020-10-28 16:55:38

我对古老的石砌拱桥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情结,见到这样的桥,我会忍不住地欣喜和激动,那种感觉是在他乡遇到了故知的亲切、温暖,每到这时候,我总要摸一摸石栏杆,转到桥的各个角度去仔仔细细地看,久久盘桓在石桥的周围。我问自己,这就只是一座历经岁月洗礼的石头桥啊,为什么我会如此欣喜和激动?我那么仔细地看,是在寻找什么呢? 

临近中秋,在准备过节的美食时,我突然明白了自己对于桥的情结,是来自于儿时的一段关于桥的记忆: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是昆明市宜良县一个叫“白莲寺”的村庄,村庄的名字来源于村里有一座曾经香火旺盛的寺庙,叫白莲寺。这些都是听老一辈的人讲的,我所见到的白莲寺已经变成了我们读书的小学。与白莲寺村相邻的村子是“化所村”。两个村子中间有条宽约七八米的河,河上有一座高十余米的石头拱桥。这座桥没有名字,村里的人们都叫它大石桥。这座桥建成于哪朝哪代已不可考,只是听奶奶说,她的奶奶告诉她,在她奶奶小时候,那座桥就在那里了,粗略算算,到现在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桥基两侧是石头垒成的底座,高约三米,石头上面长满了滑腻腻的青苔,颜色是墨绿色甚至接近于黑色,已经看不出石头本来的颜色。桥基再往上是长条石搭建的弧形的桥底面。每块石头长约2米,宽和高各0.5米左右。再往上是宽约四米的桥面,桥的两侧各一溜长条石,既是护栏,也是人们坐着歇脚、乘凉的地方。从通往村子的路走到桥边,从下往上走先上五六级石阶,然后是一个长方形石砌平台,平台往上又是三级石阶。再往上就到了弧形的桥顶,这个位置也差不多是两个村庄的至高点。

小时候我很好奇:这么巨大的石块,一定是很重的,它们是怎么稳稳地立在河上的?妈妈告诉我,村里的老人流传下来的说法是:建桥时没有水泥,但聪明的人们用豆浆煮糯米,一直搅拌熬煮成糊状,这时的糊状物有很强的粘性,石头与石头之间就靠糯米豆浆糊黏合在一起,真是神奇!

大石桥横跨在两个村庄中间的河上,桥身两侧长满苔藓,石缝里还长出不少植物,有的开花,有的不开花,显出斑驳的年代感。本来石块的各个面上都有斜棱纹路,但因年代久远,桥面和桥两边石护栏上面的斜棱都被磨平了,经常坐人的地方甚至被磨得凹了下去。桥的一端,在桥墩的两侧各长着几棵参天古树,树干有三四人合围那么粗。它们撑开巨伞,把大石桥护在臂下,雨天为它遮风挡雨,晴天则洒下一片阴凉。卫士般守候着桥,在时光中相互凝望、相互扶持,在静默的时光中站立成一道独特的风景。那么古老的桥,那么粗壮的树,它们是相依相伴了多少个春夏秋冬啊!

赶集的人们走到这里总要歇歇脚,男人们在这里抽支烟,乘乘凉,女人们坐下来拉拉家常,比较赶集货物的贵贱,再说说庄稼的长势。农闲时,村里的人们都爱到桥上坐着乘凉、闲聊。在桥、树、河所营造的古朴的景致中,连接起了几个村庄人们之间的情感。

小时候我家还在桥上度过了一个中秋节,至今想来,深以为美。那次中秋节时,母亲拿出一个大簸箕,用来装中秋节的美食。首先把大红饼和大白饼(红饼就是用荞面做皮,豆沙做馅的饼;白饼是用麦面做皮,白糖做馅)分别均匀地切成八个扇形小块摆在簸箕里 ,其它的小月饼如麻仁、五仁、枣泥几种口味的分别切成四瓣,另外还有核桃、煮熟的花生、毛豆,炒得香喷喷的板栗。供过祖先后,妈妈拿一个提篮,装上所有好吃的东西,约上她的好朋友一家,我们一起去村边的大石桥上过中秋。我们几个小孩子连跑带蹦跟着大人来到了大石桥上,大人把好吃的分给我们。坐在桥墩上,放眼四周,田地井然,村庄宁静悠远得似一个梦。桥两边古老的清香树枝干遒劲、遮天蔽日。微风习习吹送,很是舒爽。我们吃着早就垂涎欲滴的美食,看着圆月亮在树影里婆娑穿行,听着妈妈给我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她还告诉我们,月亮圆的时候就能看到玉兔在桂花树下舂药,有时还能看见嫦娥。我们几个小孩赶紧跑到空地上盯着月亮看,想看看是否真有玉兔在桂花树下舂药,嫦娥又是什么样的。看啊看啊,影影绰绰好像看到了一点,又好像没看到,这真是小时候对中秋节最美好的记忆了。

祖祖辈辈的人们从这座桥上走过,在桥上坐过。我最小的孃孃(五孃)出嫁,迎亲的队伍走的就是这座桥,如今她的孙女都上中学了。我也跨过大石桥,走向属于我自己的人生。那些被磨平了的桥面、磨出凹槽的护栏,无言地向人们述说着它所经历的故事,或欢乐、或忧伤,如今这故事还在继续。

呵,家乡的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