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被APP窃听了?工信部做了32万款APP技术检测,结果......
中国证券报 2020-10-24 08:50:31

“刚跟小姐妹说想喝奶茶,打开外卖软件就有好几家奶茶店在首页;前两天刚跟家里说想换电脑,今天打开购物软件就有平板电脑推荐……我的手机是被装了窃听器吗?”

这几天,小编的一位朋友在聊天时跟小编吐槽:“以后聊天都不敢把手机放身边了!万一不小心说了银行卡密码呢?”

小编看了看用六位数密码保护的三位数存款余额,安慰道,大可放宽心。

这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你会不会也常有感觉手机被窃听的时候?

10月22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目前,工信部已完成国内主流应用商店32万款APP的技术检测工作,督促1100多家企业进行整改。

聊什么就推荐什么?

此前,《IT时报》报道,通过3个多月模拟用户使用场景,对安卓手机、苹果手机、苹果平板电脑上app进行多轮测试。

从测试情况来看,在随后数分钟到数小时的时间里,出现相关推荐的概率高达60%-70%。而且在测试iOS版的时候,饿了么、美团APP的麦克风权限没有打开,天猫、微信则是打开麦克风权限的,这种情况下,两者均会出现网友所述“窃听”现象;而把天猫和微信的麦克风权限关掉之后,相关的情况则没有出现。

当时,美团和饿了么都做出了回应,美团表示这种行为并不存在,饿了么则表示是无端猜测。

尽管如此,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窃听”,还是引起了网民的吐槽。

“上午广播说了孕妇和早教的话题,打开app就收到了’孕妇打底裤’推荐,我一男的你给我推荐这个干什么?”

“晚上跟老爸因为浙A拍照杠上了,说要买车,打开app,不是刷出宾利保时捷就是劳斯莱斯,也太看得起我了。”

“最近app总给我推荐西语(西班牙语)的教学视频,可能是因为我每天的工作环境都是葡语(葡萄牙语),窃听精确度有待提高哦。”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今年9月发布的《App安全意识公众调查问卷报告》显示,32万名受访者中,近三分之一的人表示很反感App的精准推送广告行为,感觉遭到了窥探或偷听。

在第四届互联网安全领袖峰会上,腾讯研究员伍惠宇表示:“很多人喜欢将智能音箱放在客厅、厨房、卧室等地,这些都是隐蔽性较强且警惕性较低的地方,用户可能会谈论很多涉及隐私的事情。如果家里的智能音箱被攻击,智能音箱就是’隔墙有耳’的最佳载体。”

小编身边也有不少朋友表示,这种“被窃听”的感觉时时环绕,要么很快会有推荐,要么延后推荐,更有甚者,这个“窃听”的记忆很长,在收到相关推荐的时候,会猛然想起自己在几周前跟人聊过这个,“细思极恐”。

工信部:已督促1100多家企业整改

10月2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2020年前三季度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发布会上,关于APP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目前,工信部已完成国内主流应用商店32万款APP的技术检测工作,督促1100多家企业进行整改,公开通报了246款未在期限内完成整改的APP,根据整改的情况,下架了34款拒不整改的APP。

2020年8月19日,因未按照规定完成整改,工信部对包括VISTA看天下、大角虫漫画等在内的8款APP进行了下架处理。

工信部曾在7月24日向社会通报58家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APP企业的名单,并要求这些APP在7月30日前完成整改。工信部表示,截至目前,经第三方检测机构核查复检,有8款APP未按要求完成整改。

2019年10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印发。通知指出,由于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过度索权、频繁骚扰、侵害用户权益等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工信部决定从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违规使用用户个人信息、不合理索取用户权限、为用户账号注销设置障碍等四个方面开展规范整治工作。

据统计,出现频次最高的问题是“私自收集个人信息”,排在第二名的是“私自共享给第三方”。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