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篆湾村的新时代
曲靖日报 2020-09-17 10:10:40

九月中旬的富源县大河镇篆湾村空气清新,金黄的稻田周边是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把家家户户串联起来,一幢幢新式民居掩映在金黄与翠绿交织的层林之中,块泽河安静地从村边流过,呈现出一幅美丽中国的乡村画卷。

远眺篆湾村。

几年前,篆湾村还是另一副光景。村里的老人回忆说,以前村民们住的大多是低矮的土坯房,还是人畜混居,家畜养在楼下,人住在楼上,一到夏天,臭气熏天,苍蝇乱飞。村里只有一条土路通往大河集镇,坑坑洼洼,到雨季就是越野车也进不了村。购进物资或者出售农产品,要靠人背马驮,身强力壮的人走一个单边都需要一个多小时。村民靠人均半亩耕地谋生,家家户户都散养着猪,肉类自给自足,因为交通不便,村民没想过要靠养殖挣钱,更没想过养殖还能发展成村里的产业。而如今,家家户户的新房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的水泥道路上车来车往。

村民们在闲聊中都一致夸赞,村里的巨大变化,是从工作队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开始的。2016年就驻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市委统战部干部李开陆刚到村里时,还不习惯这里的炎热,每天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回到宿舍,经常会连饭都吃不下。经过5年的时间,他习惯了这里的气候,促成了村里一项项工程的落实,也成了村民的好朋友。对村庄5年来的巨变,李开陆历历在目。村庄处于河谷地带,全村4000余人仅有1800亩耕地,以传统的玉米种植为主,177户建档立卡户还在温饱线上挣扎。要脱贫,必须要有产业支撑。而要发展产业,首先要解决交通问题。经过市委统战部的多方努力,先期协调资金300万元,帮助篆湾村打通了连接外界的交通“动脉”,随后又协调资金180余万元,硬化了三条村间道路并实施了村庄内道路硬化,疏通了村庄道路的“毛细血管”。

高怀芬在喂牛。

李开陆说,篆湾村耕地面积少,种植业发展受限,但发展养殖业有优势,这里的大河乌猪在市场上较有名气。2017年、2018年,市委统战部协调购进仔猪706头分发到全部建档立卡户家中。仅此一项,就帮助建档立卡户户均增收超过5000元。尝到了甜头后,村民们纷纷自主扩大养殖规模。村前的山脚,因患先天性小儿麻痹而双下肢残疾,行动不便的姚跃权正在盖圈舍,9岁的女儿在旁边当帮手。姚跃权的妻子多年前病故,他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父女俩享受了A级低保每月共700元,他每月还有50元的残疾人生活补助,再种上两亩地,生活不成问题。他说:“只要自己还能干活,就一定不能拖国家的后腿。”之前,他家也是人畜混居,2016年,在政府2.1万元建房资金的补助下,他拆除旧房盖上了新房,目前所欠的账已经全部还清。去年,他卖了30头小猪有了3万多元,再加上市委统战部资助他1万元,他便用这些钱建盖新圈扩大养殖规模。目前,他养有5头母猪、8头肥猪,还有5头小猪。“等到10月份,几头肥猪出栏,效益就来了。”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姚跃权充满了希望。

一排排的圈舍,在村中随处可见。今年50岁的高怀芬,之前两口子一直在浙江打工,回到篆湾村后,他们投资10余万元,购买了三轮车、铡草机等设备,建了50米长的一排圈舍,一半养猪,一半养牛。圈里最大的一头牛有近500公斤,价值2万多元。有母猪4头,年初卖了3窝小猪就挣了4万多元。此外,他家还种了20亩地。高怀芬说:“现在交通方便了,可以用上机械,种地和养殖都不苦,收入比打工强。”今年年初,她儿子娶了媳妇,小两口嫌农村的生活枯燥,出门打工去了。高怀芬相信,过不了几年,小两口肯定会回来发展养殖,因为那时的篆湾村肯定更有吸引力。

腰包渐渐鼓了,村民们都盖起新房。30多岁的晏来稳说:“以前由于贫困建不了新房,三四代人没分过家,最多的时候有近20人住在土坯房里。”这几年,经过两口子的努力,自己积攒了点钱,再加上政府的补贴,盖上了新房搬进了新家。房不算大,仅100平方米左右,但一家人住得舒服而踏实。下一步,他还计划再扩大养殖规模,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篆湾村村民陈大辉创办的柯利养殖场,存栏达到500头,前几年主要养肥猪,今年以仔猪养殖为主,年出栏仔猪1500头,可实现利润150余万元。他与村民签订协议,以比市场价格每公斤高4元收购村民的肥猪,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村里最大的养殖场是温氏养殖小区,路修通后,经市委统战部牵线搭桥,温氏养殖小区最终在村里建成,带动篆湾村养殖业迅猛发展,村集体增收的同时,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贴息小额贷款入股,每年可分红超过2500元。

篆湾村有2500多劳动力,以前有1000余人常年在外务工,近年来,回村创业搞养殖的人逐渐增多。路通了,致富了,村庄漂亮了,篆湾村正以新面貌走进新时代。

曲靖日报记者  滕仕矿  文/图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