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先锋户杨勇:石榴种植的“土专家”
会泽县融媒体中心 2020-08-11 09:22:19

他,曾经是一个小有成就的生意人;现在是一个技术过硬的“土专家”。多年来,他始终用满腔的热情经营着自己的事业,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践行着“自己富了不算富,带领大家同致富”的目标,把家乡昔日的荒坡荒山变成了现在的金山银山。在他的带领下,家乡漫山遍野挂满了脱贫致富的“金果果”,家家户户都鼓起腰包奔小康。他就是会泽县娜姑镇书勇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勇。

他,是小有成就,回乡大规模种植石榴的第一人

1996年,杨勇从东川矿务局技校毕业,和大哥杨书在昆明做起了水果批发生意。多年的水果批发销售经历,杨勇对各类水果的生长环境、特性及市场行情等有了一定的了解。那时,娜姑老家为数不多的盐水石榴已经小有名气,在生意上小有成就的杨勇看中了家乡大片的荒山荒坡,他和大哥商量要回老家种石榴,兄弟俩一谋即合。

说干就干,2013年,杨勇和大哥结束了昆明的生意,回到老家娜姑镇发基卡村,流转当地荒山荒坡80亩,从河南引进突尼斯软籽石榴新品种,开始尝试种植石榴,成为会泽县大规模种植石榴的第一人。

他,是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的拼搏者

看到杨勇兄弟回乡种石榴,乡亲们开始议论纷纷起来,他们觉得,要在发基卡一带满是黄沙的荒山上,在那雀不飞鸟不叫的荒坡里大规模的种石榴,要想成功是不可能的事!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不说,常年的荒山和满山的黄沙根本不保水,石榴几乎不可能成活!可杨勇觉得,这里气候热,日照充足,地里的沙土虽不保水,但透气性好,刚好适宜石榴的生长。兄弟俩找来挖机,把80亩荒山全部进行了坡改梯,栽下了第一批石榴苗。

石榴栽下了,怎样确保成活率,怎样管理是个大问题。靠仅有的对石榴的一知半解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杨勇向农业农村局水果站申请学习的机会,得到了水果站的大力支持,不仅给他大量的外出学习交流机会,还经常派水果专业技术人员到石榴基地,手把手指导石榴栽培技术。

同时,杨勇还邀请蒙自、会理等地的石榴专家到他的基地里进行分析研判和现场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第一批石榴终于全部成活了!杨勇一边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呵护着这些小树苗,一边刻苦钻研着石榴种植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修枝打叉、用药用肥、病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细化。2015年,80亩石榴正式挂果上市,实现销售收入20万元。

他,是精益求精,干一行专一行的“土专家”

发展石榴产业淘到了“一桶金”,尝到了“甜头”,杨勇迅速扩大种植规模,把在外打工的二哥杨聪也叫回来,三兄弟齐上阵,2015年成立书勇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发基卡村土地600多亩,轰轰烈烈地干起了石榴产业。娜姑镇党委政府、县农业农村局也给与大力支持,争取项目给他们修路引水,联系银行帮助他们贷款。杨勇看准了石榴产业的市场前景,一边自己大干,一边说服在外务工的乡亲们回乡创业,同时在技术指导、资金联系等方面给予他们热心帮助。

发基卡二组村民陈海清原来在昆明跑客运车,在杨勇的带动下回乡种石榴60多亩,今年预计可产石榴30多吨,实现收入60多万元。在陈海清的石榴基地上,随时可看见杨勇实地指导的身影,两人一起讨论石榴种植的相关技术。这几天陈海清基地的石榴出现了白色的小斑点,又请杨勇来指导一番。“像这种就是打药的时候没有做到细致,所出现的问题这个叫白蜡,对石榴虽然没有多大的影响,但是外观上看着很不舒服,品质也就没有那么好了,以后要注意。”杨勇指着一个石榴对陈海清说。

据陈海清介绍,自从他回乡种石榴以来,得到了杨勇多方面的帮助。“我种石榴这四五年以来,相当感谢杨勇对我的帮助,尤其是在技术方面,他对我帮助很大,比如修枝这方面,还有用药方面的技术管理,资金方面的支持等,对我来说帮助都相当大,在他的带动之下,我有信心把我的基地管理好,发展好。”陈海清满怀感激地说。

现在,杨勇已经成了娜姑镇种植石榴的本土专家,不论哪个合作社的石榴出了问题,都会打电话请杨勇去看看,杨勇也热心地帮他们处理,得空就亲自到地里进行指导。

他,是热心助人,引领大家共同致富的带头人

杨勇始终觉得,一人富了不算富,要带领大家共同脱贫致富。现在,书勇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石榴基地以及发展到1200亩,挂果600多亩,今年可实现产值800多万元。在他的基地里,杨勇毫不保留地传授着种植经验,基地用工也优先考虑贫困户。目前,基地长期用工30余人,平均每人每月支付工资2800元。日均用零工100余人,平均每人每天付工资80元。在他的基地,只要有劳动能力的,年龄偏大的也接收,而且还管饭,周边的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收入增加了,家务照顾了,一举几得。

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颜飞一边拔草一边对记者说:“这两年都是在杨老板基地里打工,在团转还是要好一点,娃娃老人都可以照管,前些年没地方打工,这几年这些老板来种石榴了,在门口就可以打工了,只要有力气的、干得动的都来了。”

村民们把自己的荒山荒坡租给杨勇,自己又到基地打工,同时还学到了石榴种植技术,在自家剩余的土地上都栽上石榴,杨勇又帮他们联系销路,让他们有了地租收入、务工收入和石榴销售三笔收入。目前,仅杨勇的基地就带动当地100余户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元。

在杨勇的带动下,发基卡村家家户户种起了石榴,目前,全村有50亩以上种植大户11户,零散种植户120余户,全村共种植石榴3000多亩,今年可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因此,杨勇被会泽县委、政府表彰“为产业先锋户”。

他,是满怀豪情,立志把产业做强做大的领军人

2019年,会泽县盐水软籽石榴产销协会成立,杨勇担任协会秘书长。统一包装、打造品牌、联系销路、承接会议、杨勇在管理好自己基地的同时,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截至目前,全县种植石榴3.5万亩,可实现产值3.9亿元,盐水石榴已经成为会泽县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作为产业先锋户的杨勇,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他对记者说:“随着种植户越来越多,技术也参差不齐。我们现在要对他们开展培训和指导,还要到田间地头指导他们,比如修枝、套袋等,在销路上要以石榴协会的名誉跟商家签订销售合同,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解决种植户的后顾之忧。我觉得石榴产业的市场发展前景是很好的,我作为这个带头人,我有信心对园区进行各种管理,有信心把他们带着富起来。”

如今,走进娜姑镇发基卡一带,漫山遍野绿油油的石榴树上挂满了白花花的石榴套袋,再过十来天,红彤彤的石榴将大量上市,运往全国各地,会泽县农业农村局水果站站长刘德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盐水石榴2012年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9年又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相信通过杨勇等一批产业带头人的努力,统一商标,统一包装,市场前景将会非常广阔。”

曲靖日报特约记者 秦本林 代玉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