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维:让民族村开满幸福花
曲靖日报 2020-07-29 10:20:41

2018年3月,赵光维受宣威市教育体育局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选派,到宣威市倘塘镇新乐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之后又主动请缨到更艰苦、更偏远的村子。2019年7月,他去到松林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两年多来,他“勇当秤砣沉到底,不做葫芦水上漂”,以务实进取的工作作风,扎实做好各项精准扶贫工作,用辛勤的汗水让民族村开满了幸福花,坚定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信心,也赢得了民心。

向群众学习


微信群晒阳光村务 贴心服务时时在线

松林村位于宣威市倘塘镇西北边,是一个回、苗、彝、汉等多民族聚集的深度贫困村。初到松林村,虽然有过驻村经历的赵光维对当地村情、民情一无所知,为了尽快进入“角色”,他带领工作队迅速行动,全面摸排。

在入户过程中,他主动添加村民的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方便村民反映问题和随时了解村民的情况。此外,他还创建了“美丽松林”“松林党建”微信群,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扶贫作用,拓宽与村民沟通交流的渠道,拉近与村民的距离,为更好地倾听民意、解决问题、宣传政策、推动工作、公布村务打下基础,让贴心服务时时在线。

“自从有了扶贫办事微信群,村里的政策和通知只要轻轻一点手机就能看到,再也不用跑腿去打听了。”一村民说。


带领群众疏通沟渠 打通田间地头“肠梗阻”

“赵书记,谢谢你为我们牛皮洞村做的一切,我没什么可以回报的,我就用我们苗族的最高礼节——牛角酒敬你一杯!”在松林村牛皮洞自然村的庄稼地里,68岁的苗族大爷张元友颤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掏出两个牛角杯,斟满酒后双手递给了赵光维。之所以受到如此高的礼遇,全是因为赵光维帮助村民打通了困扰他们多年的田间“肠梗阻”。

赵光维到松林村上任后,听到村民反映雨季农田排水不畅,庄稼经常被淹,直接导致粮食减产。为此,他组织村民开挖排水沟,疏通各村民小组年久失修、疏于管理的农田水利工程。他既是领头人,更是参与者,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与老百姓一起挖泥土、运沙石……松林村沟渠畅通整洁了,排水也不再受阻。

“肠梗阻”打通了,老百姓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针对松林村部分贫困户缺少资金的实际情况,赵光维和工作队积极走访了解核实贫困农户信息,探讨分析适合发展的产业类型,筛选名单,讲解政策,帮助有意愿贷款发展产业的农户办理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一些农户文化低,准备贷款材料有困难,他便抽出时间帮助他们准备,亲自审核把关。在赵光维的帮助下,松林村共有6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功申请了用于发展生产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贷款总额不低于300万元。


扶贫先扶智 治穷先治愚

驻村期间,赵光维积极倡导村民讲卫生、除陋习,摒弃乱吐乱扔等不文明行为,并通过爱心超市积分兑换生活物品的激励方式引导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爱护环境卫生。对“脏乱差”、屡教不改的人家按规定批评教育。赵光维以身作则、发动带领松林村组干部和村民齐心协力拆除低矮老旧危房和残垣断壁,清理路面沙石,清理焚烧垃圾,发动村民在道路沿线、河沟两岸栽树种花,切实改善了松林村的人居环境。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在松林村,少部分学生有辍学外出务工的念头。赵光维深知教育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本着“教育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他始终不放弃每一个学生。面对学生家长的不理解,甚至时不时会遭到学生家长的辱骂和威胁,赵光维没有退缩,而是带领着工作队迎难而上,积极争取省、市有关部门帮助,反复做工作。家长们终于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辍学孩子都回到了校园,松林村也实现了零辍学。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产业要兴旺,村民要增收,村子要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党组织。2018年,松林村被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赵光维在做好脱贫工作的同时,把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紧紧抓在手上。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在各村民小组多次开展“党群夜校+”活动,明确各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职责,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20年2月,松林村党总支总体“四个一”整顿措施有力,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整顿成效较好,顺利通过验收。

在驻村两年多的时间里,赵光维时刻佩戴党徽,穿着印有“驻村扶贫工作队脱贫攻坚”字样的红马甲,就连自己的车上,也粘贴带有党徽图案和“宣威市倘塘镇松林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字样的标志,目的是时刻提醒自己的党员身份和扶贫任务。

如今,村头的百亩向日葵正在盛开,百姓心中的幸福之花正如这一株株向日葵,装点了松林,也鼓舞着人心。

曲靖日报特约记者吴小学 范景超 王飞 通讯员余宏飞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