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10万人就业”,什么模式这么神奇,被李克强点赞
中国青年报 2020-05-29 08:46:37

全国两会闭幕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记者会回答有关就业的问题时,强调“打破一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的政策,让更多就业岗位成长起来”,并特意提到“西部有城市按照当地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摊位,一夜之间10万人就业”。总理的关注,折射出“地摊经济”对解决就业、创造就业的拉动作用。

而据此前报道,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中央文明办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这一顺应民心、合乎时宜的指导方针,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目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人民生活受到较大影响。只有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才能稳住经济基本盘,织密扎牢基本民生安全网,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文明城市测评做“减法”,是为民生做“加法”,释放出升级“地摊经济”治理的积极信号,对于保障民生、促进就业、刺激居民消费和经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也彰显出文明城市创建本身所具有的民本情怀和民生温度。

实际上,放开还是收紧“地摊经济”,长期以来争议不断。近年来,一个共识是,它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治理课题。一方面,加强管理是必须的,因为任由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野蛮生长”,必然会妨碍城市卫生和市容市貌,影响交通秩序和安全,一些沿街住户的正常休息也会受到干扰。而另一方面,“地摊经济”的存在本来就有其必然性,只“堵”不“疏”相当于“把孩子同洗澡水一起泼掉”。城市周边的农民有零卖农副产品的需要,城市里的中低收入群体、失业下岗人员和小微经营者,没有经济实力进驻商场和写字楼,摆摊创业是最容易实现的营生。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街巷小店、马路市场、流动商贩,维持许多家庭的生计要靠它们,解决灵活就业要靠它们,便利城市居民生活和消费也要靠它们。

由此而言,与其纠结于收与放,倒不如专注于解决“地摊经济”与城市环境的共荣共生问题。目前四川成都、浙江杭州、河南许昌等地,均已允许在不影响疫情防控、不妨碍居民生活、不扰乱市容环境秩序的情况下摆摊经营。探求城市摊贩规范化管理之道,既需要多部门协同谋划、联合推进,也需要政府、经营者、社区、居民等各方主体共同参与。守法经营、文明经营,对店铺商家摊贩而言是必须遵守的底线要求。同时,各职能部门不能“一放了之”,对于噪声污染、卫生清洁、食品安全等可能存在的问题应加强监管和执法,对于融资困难、设施配备、员工招募等问题不妨酝酿进一步的帮扶举措,为“地摊经济”文明营业添一把手、助一把力。

“地摊经济”催生的治理考题,需要付诸精细化的末端治理。群众路线、枫桥经验、基层民主、社区治理等制度优势和光荣传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和管理手段,都可以用来为城市善治服务,努力实现各得其所、各美其美的结果。这离不开以“绣花功夫”提高精细化治理水平的细心、耐心、巧心,更离不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情办实办好。当欢歌笑语与流光溢彩辉应,当醉人烟火味同喧闹叫卖声交织,正是一道靓丽的城市文化景观。

不久前,在陕西西安了解店铺商家恢复经营状况时,习近平总书记向步行街上的游客说,看到大家又可以出来品尝美味,看到城市的烟火味越来越浓了,感到很高兴。最美的城市表情,是百姓笑逐颜开的表情;最暖的城市记忆,是市井寻常生活的记忆。城市烟火气和叫卖声的重现,正是消费逐步恢复、经济逐渐复苏的生动写照,也将会成为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有力注脚。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