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唯一!这个小伙荣获国家级“杰出护理工作者”
掌上曲靖 2020-06-14 18:00:00

刚过去的这个护士节,对于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副护士长李飘超而言,这个护士节注定被铭记。中华护理学会5月10日在线上召开国际护士节庆祝活动,表彰全国176名护理工作者荣获2020年“杰出护理工作者”,这是中华护理学会颁发的护理界极高荣誉。而李飘超就是其中一个,不仅是云南省4名获选者之一,也是曲靖市唯一一个受表彰的护士。


出征

“面对疫情,作为医务人员的职责和使命,我不能退缩,必须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

——李飘超日记

时间匆匆,年初那段抗疫经历又重现在李飘超的脑际中。

疫情在肆虐,一支支医疗队从四面八方奔赴武汉,李飘超每天急切地关注着疫情。彼时,他渴盼着有朝一日也能奔赴前线,救助患者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疫情防控知识培训,时刻准备着。

在得知曲靖要抽派医疗队驰援湖北后,准备已久的李飘超毫不犹豫地向医院报了名。医院考虑李飘超家里母亲年龄大且在玉溪打工的哥哥家中,而右脚受过伤行动不太灵活的父亲在会泽老家独自照顾自己。工作以来由于重症医学科科室特点他常常是医院到宿舍,宿舍到医院两点一线,不能经常回老家好好陪陪家人,且还未婚,未将其作为第一批驰援湖北人员选派。

他无法忘记自己当初选择这个职业时的初衷——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他在请战书中写到:“作为医院为数不多的男护士之一,又是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特种兵’,强烈要求医院抽派我到湖北参加战斗,我单身一人,没有负担,没有顾虑,会妥善安排好父母的生活,请一定一定优先考虑我!”。

     他如愿以偿。

     出征的前一天,李飘超独自一人在街上徘徊了许久,他一直在思索,马上就要离开熟悉的家乡,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而且是到最危险的地方,该如何劝说家人让他们既不担心又能支持他的选择?怀着忐忑不安的心,他把自己要去湖北的决心告诉了父母。

母亲得知儿子要去前线,电话里哭着对他说,“小超,你去了不怕感染吗,你不要一时逞英雄,要是回不来我们咋办?”父亲没有阻拦但一再叮嘱他,“男子汉要有担当,一定要做好防护,一定要平安回来,我们家人等着你。”

2月11日,李飘超和曲靖其他38名医疗队员一起,带着家人的牵挂和曲靖人民的重托,作为曲靖市第一批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奔赴湖北咸宁,踏上逆行之路。

出征前往咸宁


战疫

“我走过每个病床,看到每一张脸庞,他们的眼神中有悲伤、有绝望、有感动、有期盼。我想让他们放心,我们会努力战胜病魔,努力救护好每一个人。我想做的,就是在患者心中点亮南丁格尔之灯。” 

  ——李飘超日记

2月13日,怀着忐忑甚至恐惧的心理,李飘超踏进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感染病房上夜班,开始了他在前线的漫长战疫路。他也成为曲靖市援鄂医疗队员中第一个进入新冠肺炎重症感染病房的白衣战士。

在重症病房工作多年的他,深知那里是战场上最危险、工作最艰巨、也是被感染几率最大的地方。为此,李飘超和战友们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做好严格防护的同时,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

重症感染病房里,重症患者、医护人员随时面临一次次的“生死较量”。通过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高流量氧疗、脱机面罩吸氧、CRRT等各种体外的脏器支持来护理重症患者,每一步都很艰辛。医护人员每天都要争分夺秒地和死神搏斗,护理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尤其是面对插满管子的传染性极强的危重患者,医护人员所承受的工作和身心压力更是巨大的。    

从整理物资、严格消杀、处理医疗垃圾,为病人翻身更换衣裤,再到静脉穿刺、采血、做治疗……李飘超总在最需要他的地方忙碌着。

经过一番番思想较量,李飘超从刚开始的忐忑、紧张、焦虑,到从容、镇定、应对自如。

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戴着三层手套及防护镜给病人做基础护理,时间长了就会出一身汗。里面的衣服湿透了,身体冰凉,一个班下来,手都没暖过。为了不让冰凉带给翻身患者不适,李飘超都要反复多搓几遍手。每次给病人吸痰和倾倒冷凝水会产生气溶胶,这是护理过程中很危险的操作,但只要他在病房总是不畏艰险、挺身而出,抢在战友前面去清理。

对于内心极度恐惧、心理遭受巨大创伤的患者,李飘超忘不了为他们做心理疏导,每当看到患者充满期待和感激的眼神,他的内心就充满了力量,任何疲惫和劳累都是可战胜的。一次夜班,李飘超巡视病房发现一位老爷爷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时突发剧烈咳痰,呼吸困难,氧合快速下降。危急时刻,李飘超没有任何犹豫,不顾老爷爷咳嗽喷出大量病毒带来的高感染风险,立即给他吸痰解除呼吸道阻塞,带上面罩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及时呼唤医生前来处理。在此期间,李飘超一直守候在旁,直到病情稳定。在两周的精心护理下,老爷爷病情逐渐好转,但核酸多次检测阳性,老爷爷情绪低落,悲观消极,默默流泪。暖心的李飘超不厌其烦耐心劝慰,一句句温暖的话语让老爷爷逐渐乐观起来。半个月后,老爷爷两次核酸转阴康复出院。老爷爷再次电话致谢李飘超。

老爷爷重生后真诚的感谢让李飘超更觉逆行1500余公里驰援咸宁的无悔与自豪,因为不惧安危、义无反顾守护平安是医者的神圣职责。

专业、敬畏、温暖,李飘超这样点亮着生命之光。而他和战友们不惧危险的奋战不仅抢回了患者的生命,也洗礼着患者的心灵。

一个患者曾动情地对李飘超说,“小伙子,每天看你们在病房里忙前忙后的,阿姨真心疼你们,我们争取早日康复出院。不过我想跟你们提个要求,因为我一直看不到你们的脸,每次只能通过你们的眼睛想象你们的模样,我想在这儿陪你们到最后,我要是康复了,想送你们安全返回。”正说着,在另一个医院接受治疗的阿姨的丈夫打来视频电话,她很激动地把镜头对准李飘超。挂断视频,阿姨接下来她的话更出乎意料:“小伙子,我和你叔叔没有儿女,我们决定等过世后,要把所有的财产捐给国家。”

阿姨说话的语气平淡而坚定。从她坚定的眼神中,李飘超看到了咸宁人民的大爱。此时,李飘超的心里像被波涛汹涌的浪潮拍打着,他压抑在心底的热流,化着滚烫的泪水,夺眶而出。这里,不惧生死付出的白衣战士和患者,都闪耀着英雄的光辉。

就这样,虽然每天极度的劳累,虽然满脸伤痕累累,但为了患者,他咬牙坚持,直到每一个重症患者脱离危险转出ICU。




起点

“40多天援鄂的经历不仅让我刻骨铭心,也让我的人生得到了升华。点亮生命之光的成功与喜悦让我对大爱无疆、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初心使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并深刻感受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祖国是多么强大。我会更加珍惜生命中的一切,更加耐心去倾听患者的诉求,更加关心每一位来到我面前的患者。”

——李飘超日记

离开咸宁时写下留言

3月22日,李飘超和战友们一起凯旋而归。那一夜,躺在床上的李飘超辗转难眠,从事护理工作的一幕幕在脑海中不断闪现。

身为男护士,30岁的李飘超已有7年护龄,也算得上有经验的“男”丁格尔。

2013年,从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的他来到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他清晰地记得,刚来医院时,没想到会被分到重症医学科,虽然意外,但他也感到欣慰,因重症医学科专业化的护理、丰富的临床知识等特点决定了这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

血透机、呼吸机等仪器的操作都需要非常专业的操作,可李飘超只会简单的操作。他虚心向科室的同事老师们请教,利用空闲时间,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把废弃的仪器拿来反复安装,反复操练。就这样,在同事老师们的教导下,在自己勤学苦练下,他熟练掌握CRRT、血浆置换、人工肝、呼吸机等护理操作及各种抢救技能,床旁血液透析等高难度护理技术操作也能独立完成。

自从走上护士岗位后,李飘超就一直在重症医学科工作,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什么叫医者仁心,用满腔热忱演绎什么叫爱岗敬业,用敬业奉献书写什么叫责任担当。

因家属进不了重症监护室,护士除了要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外,还要替家属照顾病人的生活。很多病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士来喂饭,甚至要照顾大小便。重症监护室内的病人需要护士24小时陪护,平均一个护士要照顾几个病人,工作强度不小,再加上长期熬夜,体能消耗很大。遇到那些体重比较大的病人,很多女护士翻不动他们的身体,这时作为男护士的李飘超与生俱来的体能优势就发挥出来。

李飘超深有感触地说:“虽然重症监护室是封闭的,我们做得好坏外人根本看不到,但这是个良心活,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南丁格尔誓言。”

看到一个个生命被医护人员们一次次从死亡边缘拉回,李飘超更加坚信,学习更加精湛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把所学都用到病人身上,抢救更多的患者生命,让更多的患者康复。

正是他把患者当亲人来看待,得到了患者家属的认可。一个在二院重症医学科住院6年的患者,其女儿王女士来探视时由衷地竖起大拇指对他点赞,“小超比较负责任,态度又好,多年如一日照顾病人,有他在,放心。”

同样去支援咸宁的二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缪建章对其称赞有加,“这个年轻护士平时肯学、肯干、肯帮人,进步很快。主动请缨去湖北,有责任有担当,在医院里,不但要照顾好病人,脏活、重活都抢着干,还第一个进入感染重症室,这种‘吃螃蟹’的精神更难能可贵。”

护士节发表感言

5月7日,李飘超正式上任二院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一职。新的起点,对他而言,这不仅仅是一种认可,一种鞭策,更多的是一份责任。他要学习的知识更多,他变得更加忙碌。

站在初夏的入口,晨光熹微下,上了一宿夜班的李飘超走出病房,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有生机。

 曲靖日报记者 李琳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