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高原特色农业助力脱贫攻坚
掌上曲靖 2020-05-21 09:31:57

掌上曲靖讯(曲靖日报特约记者 尹路仓) 马龙区坚持高质量、绿色化发展,全面发力、整体推进,按照育主体、建基地、创品牌、增效益的思路,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马龙苹果、花卉、蔬菜、蓝莓、肉牛等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并将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起来,进一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增力的高原特色农业扶贫路。目前,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60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95个,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20家,建成农旅融合示范项目11个,实现了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4210户13349人的全覆盖。

时下,正值蓝莓上市的时节。马龙区月望乡下营千亩蓝莓种植基地蓝莓飘香,300余名工人正在采摘成熟的蓝莓,冷库里工人们正忙着分拣、装盒、包装、搬运……一派忙碌的景象。据基地负责人陈彬介绍,公司2017年开始流转土地,当年11月份种植蓝莓200亩,2018年种植面积达1000亩,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500亩。2019年有200亩蓝莓挂果,产量20吨,总产值200余万元。今年已全部挂果,成果期每天用工在350至400人,工人每采摘1公斤蓝莓有6元的工资,每人每天可以收入70到160元。项目全部建成后,盛果期年产量可达1000吨,可实现产值5000万元,最高峰用工可达1000人。

“我在基地打工好长时间了,每天能挣70元钱,活还比较轻松,收入还可以。我上了岁数,外出打工也不方便,这里需要工人,我就到这里打工,离家很近,也方便照顾家里。”月望乡下营村民委员会邵家湾村民小组贫困户邵克生如是说。邵克生今年66岁,在基地负责主要负责搬运、打包工作,以前在家里没有什么固定收入,自从进入基地务工后,每天有了固定收入。蓝莓基地的建成,一方面推动了该区蓝莓产业向规模化、科学化、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就业,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梦想。

据月望乡党委书记邓连云介绍,蓝莓基地的落户,帮助群众实现了阶梯型增长的土地流转收入、务工收入以及卖松针和腐殖土收入三份收入。第一份是土地流转收入,基地共流转土地1500亩,其中贫困户土地有218.3亩;全年地租120万元,其中贫困户租金17.5万元,仅地租贫困户户均增收近8000元。第二份是务工收入,基地常年雇佣工人60到70人,每人每天70元,常年务工工资每年达13余万元;盛果期每天招收工人350至400人,人均每天90元的工资,按照三个月的采摘期,短期务工每年工资达340余万元。第三份是群众卖松针、腐殖土的收入,2019年卖松针、腐殖土的总收入达45余万元。据了解,中营村民小组是月望乡七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有130户,其中贫困户18户56人,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全部在基地务工。月望乡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最有效的渠道,积极引进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全乡先进引进爱必达、海盛、贵州茅台、琛丰、元窖等企业,发展花卉、苹果、草莓等种植,共流转土地5万余亩,占全乡10万亩土地的50%。

马龙区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探索建立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以“党建+产业发展”为引领,全面推行“党组织+企业+基地+农户”“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党组织+产业大户+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模式,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走出了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推动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目前,全区种植苹果4.98万亩、蔬菜13万亩、花卉2.5万亩、蓝莓0.25万亩。同时,紧紧围绕“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至少有1个以上产业增收项目覆盖”目标,以扶贫政策为导向,积极探索新产业,抓实平台联建、资源联合、利益联结“三联”机制,引导企业与贫困户建立合作经营、分工协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利益联结机制,把企业与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走出了一条企业、农民共赢之路,确保全区贫困人口得到精准帮扶,最终实现真脱贫、脱真贫。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