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夜饭|刘志波
掌上曲靖 2020-01-23 10:38:39

儿时的年夜饭

记忆里,过年,是儿时最期盼、最高兴、最幸福的时刻,尤其对生活在缺衣少食年代的农村人来说始终具有诱惑力和亲和力。

因为那年月,鸡鸭鱼肉,平民百姓平时根本不敢奢望。为了过个好年,老老少少,辛辛苦苦所有的收获,都是为了年三十的年夜饭,看着鸡、鱼、猪肉等满桌的美味佳肴,全家人聚在一起,欢欢乐乐,终于可以饱餐一顿,年的幸福味道别提有多高兴了。

大年三十这天,是一年中最有年味的一天,也是最值得回味的一天,儿时的年夜饭,是一家人从早到晚、分工明确、不辞劳苦为之奋斗的结晶,这天,大人小孩都起得早,大人们忙着准备丰盛的食物,首先把过年猪最为保贵的猪头、猪腿等用“三尺五”的大敞锅煮熟,还要准备宰鸡杀鱼等,为来年有个好彩头,晚上要用猪头等贡品献饭,农村的土墙上要裱报纸,门上要贴春联,屋檐下要挂灯笼,营造喜气洋洋的过年氛围;小孩们则在大人的安排下,打扫房屋的灰尘卫生,撕青松毛来铺在贡桌下面吃年夜饭,青松毛铺起来小孩们还可以在上面玩耍,这天事情虽然多,都忙得不亦乐乎!但人人心里都是美滋滋的,都梦想着月月过年、天天过年,企盼着新年能快快到来。

中午过后,家家户户飘起了炊烟,浓郁的香味在空气中蒸发,贡桌下的那片地方已打扫得干干净净,铺上了厚厚的一层青松毛。夕阳落山时,寂静的小山村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外面不断的传来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赶在前面的人家已经准备围在一起吃年夜饭了。我家的年夜饭也准备得差不多了,这时,父亲会叫上我们哥几个跟他去献饭,点烛焚香、燃花放炮、拜神祭祖,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祖先传下来的习俗,年夜饭吃得越晚,来年生活越美满。饭菜端上来,一碗一碗依次放到青松毛上,满上酒或饮料,一家人围坐在青松毛上,吃着新鲜可口的年夜饭,细细品尝一年来的收获和美满。席间,小辈要先给长辈敬酒,祝愿长者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长辈也会给子孙们美好的祝福,什么快长快大、兴旺发达之类的话类应有尽有,同辈之间则互相敬酒祝愿,吃饱喝足,夜已很深。此时,母亲会用红纸裁剪出各式各样的小葫芦,叫我们贴到门上等关键地方,好像有点护身符的功效吧,一家人便围坐在炉火前,聊一聊这一年的喜怒哀乐和家长里短,小孩子最高兴的事则会拿出大人买给自己的新衣服来炫耀一翻,母亲会炒上一些葵花籽,加上花生、水果等丰富的食品,让儿时的我们垂涎三尺。

这种景观在农村尤为突出,似乎在任何时候农村过年氛围都要比城里浓烈一些,虽没有城里人餐桌丰盛,但更具年味。好像农村人一年的劳作、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过年。过年是他们奋斗的目标,又是他们步入新生活的开始,辞旧迎新,周而复始……。

农村人大年三十这天不能睡得过早,大人小孩都围坐在在一起品茶、嗑瓜子、说笑话、看电视节目,外出打工的还免不了讲在外面的所见所闻和年后的打算,宽敞明亮的农家屋里春意浓浓,这称为“守岁”,一直要熬到12点新年的钟声敲响。在一阵阵的欢呼声中过后,身体熬不住的可以休息入睡了,而精力好的可凑在一起娱乐娱乐,儿时的年味浓浓的,儿时是如此地盼望过年,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年带给人们的欢喜太多太多,过年成了最幸福的一件事,尤其在农村老家过年收获多多、回味无穷……,如今,一系列惠民政策使农家的年夜饭更具特色,酒店里的美味佳肴也上了农民的餐桌,平时的吃穿与过年相差无几,现在经济条件好了,过年似乎也不那么有味和期盼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